今天给各位分享明朝档案历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明朝宫廷档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明代如何管理户籍档案?每十年更新一次,档案馆建在湖中岛,为什么?_百度...
户籍档案中记录了全国人口、财产重要信息,对于它的保存保卫工作必须做到滴水不漏,明代档案库房定址于后湖,后湖作为永久保存明代户籍的国家档案库房,其选址和建库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百般挑选。
黄册十年编造一次,十年内的变动也登录,借以调整赋役。地籍则另有鱼鳞册,与黄册并行。明中叶实行一条鞭法后,大部分赋税都按田亩征课,鱼鳞册更为重要,黄册改以户籍为主,但这时仍有部分税银按人丁征收。
法律分析:户籍原始资料没有明确的保存年限,一般都是长期保存的。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公安机关不会主动销毁存档的户籍原始资料,所以如果需要查询相关的资料,可以到当时办理的业务部门进行查询。
存档案的地方叫人力***和社会保障局。一般来说,存档案的地方在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隶属于当地人力***和社会保障局。
向城建档案馆报送一套符合规定的建设工程档案。凡建设工程档案不齐全的,应当限期补充。停建、缓建工程的档案,暂由建设单位保管。撤销单位的建设工程档案,应当向上级主管机关或者城建档案馆移交。
第十四条 既是文物、图书资料又是档案的,档案馆可以与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单位相互交换重复件、***件或者目录,联合举办展览,共同编辑出版有关史料或者进行史料研究。
每十年更新一次!明朝的户籍档案是如何管理和修改的?
1、每户填***实的户籍信息,然后提交给户籍委员会主任。户口登记委员会主任提交给户口登记委员会主任,再提交给户口登记委员会主任。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况且这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每年都在地方一级进行统计。
2、若某一户家庭出现问题,同“里”的其他家庭需要共同承担该户的赋税,确保朝廷赋税不少。户部每十年进行一次更新,通过黄册制度,朝廷可以精确掌握全国人丁和土地情况。
3、每十年更新一次。因为送到户部时要用***的纸包裹,因此被称为黄册。在黄册制度的规定下,每个“里”中的人口,所承担的赋税是均等的,极大的避免了赋税集中问题。
4、里甲制度是因为编排赋役黄册而设定,其首要的职能就是编制户籍、催征赋役。明朝的黄册需要10年重新编排一次,而编排的具体到基层的负责人就是里长、甲首。
5、黄册制度让明朝瞬间透明起来,大大提升了朝廷的管理效率。这一制度贯穿大明朝发展的始终,对明朝统治产生深刻影响。
明朝十六帝小档案-
1、明朝十六帝详细介绍如下: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洪武,在位共31年。明惠帝(朱允坟)——建文,在位共4年。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永乐,在位共22年。
2、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 原名朱重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 年号“洪武”。
3、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98年-1402年在位。明太宗永乐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
4、明朝16位皇帝的姓名按照顺序排列如下: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垕、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
5、明朝十六帝详细介绍 明朝历12世16帝,国祚276年,是中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大一统王朝。 如果按照个人能力和对的贡献来说,明朝的16帝,可以分为五个档次。
关于明朝档案历史和明朝宫廷档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