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明朝对外的历史故事,以及明朝对外关系的史实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岛殇500年:明朝历史上鲜为人知的对外开放悲剧
1、导读: 五百年前,明王朝实行最严厉的海禁政策,王直的海盗武装走私集团经营的宁波双屿岛(今舟山六横岛)却是全球性的贸易中心,来自欧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运到这里,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
2、值得推荐的书籍有:《不公正的审判》、《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木腿正义》、《中国节日》、《回家过年》。《不公正的审判》本书笔法细致地呈现了一部跨度两千多年的西方审判史。
3、到明朝时期对外开放又达到一个***,郑和下西洋就是在明时期由明王朝出资支持的。现在有学者提出郑和是世界上驾船环球第一人,这还有待于历史的考究。
在明朝的对外史上,什么***最为著名呢?
1、明万历年间抗倭援朝。万历朝鲜战争,又称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日本称之为文禄之役,第二次称之为庆长之役,或合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朝鲜征伐,征韩;南、北韩称之为壬辰倭乱,第二次称之为丁酉再乱。
2、明朝发生的重大***,选择其中重要的,解释如下。向西航行。明初,为了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明太祖朱棣派遣宦官郑和下西洋。公元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3、在对外关系上,朱棣一面广泛吸引外国使臣来中国贸易,一面派出自己的使团走出国门,出访外国。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就是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
明清对外交往的三件大事时间
明朝时,郑和于1405年—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 明朝时,民族英雄戚继光于1561年—1565年抗击倭寇 清朝康熙帝时期,于1685年—1688年进行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抗击沙俄的侵略。
(1)时间:1405—1433年(比欧洲远航早半个多世纪)。(2)次数:7次。(3)规模:A.海船规模: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B.船数: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C.人数:每次出海7万-8万人。
明朝明成祖朱棣时期收复安南即交趾。明正德年间屯门海战是发生在1521年8月底至9月间,由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指挥的在屯门地区抗击佛朗机人的战役。是中国第一次抗击欧洲殖民主义者的战役,以明朝的获胜而告终。
(1)玄奘西行:贞观二年,玄奘开始了西行之路,一路艰难探险,经历多个国家,最终到达印度学习佛法经典并回国传授。(2)鉴真东渡:僧人鉴真曾六次前往东瀛,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
明朝的历史典故
1、洪武之治 洪武之治又称洪武盛世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所出现的治世,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1368年,朱元璋于金陵应天府即皇帝位,明朝正式建立。
2、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篇一:郭桓案 郭桓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发生在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属于官吏***案件。为了追赃又牵连到全国各地的小富百姓,遭到抄家破产的不计其数,百姓对此怨恨极深,朱元璋为了平息民怨又将审刑官吴庸等人处死。
3、以下是一些关于明朝的民间典故:《白蛇传》:白蛇传说发源于南宋时期,当时有一位病好后的姑娘在西湖边遇到了一条白蛇。后来,白蛇化身为一个美丽的女子,与姑娘相爱并结为夫妻。
4、两袖清风:明朝监察御史于谦为官十分清廉,从不收受老百姓的财物,而当时的官场十分***。于谦在任巡抚期间回京什么也没有带,特带《入京》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朝的对外关系
坚持和平原则,明朝建立后,积极恢复和调整因战争而受到影响的对外关系。在外交理念上,明朝十分注重发扬传统儒家文化与仁义思想,纠正了前朝元朝征战不断、威服天下的对外政策所带来的紧张外交关系;在外交实践上。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如下:明朝中期开始,东方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开始兴起。随着西方的殖民扩张,世界连成一片,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伴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最终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明朝对外交往特点的演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首先,政治因素方面,明朝初期***取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打击海盗,保护海疆安全。
【导语】明朝在对外关系上,一直都是保留宗主国的姿态,但却很少行驶宗主国的权力。这一点,从明朝开国之初就有这种状态。其中。最典型的是郑和下西洋和万邦来朝,以及戚继光抗倭。
根据查询中国史学网得知,明朝与蒙古、满洲等邻国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多变的关系。明朝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贸易往来。
关于明朝对外的历史故事和明朝对外关系的史实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