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江西泰和明朝的历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明朝江西泰和的进士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江西省泰和县历史
- 2、曹鼐在“三杨”之后,接任了明朝的什么官职呢?
- 3、明朝著名学者,大臣杨士奇是一个怎样的人?
- 4、明朝历史人物介绍
- 5、明洪武年间的“南北榜案”是怎么回事,又造成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江西省泰和县历史
1、泰和,地处江西省中部,有18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春秋战国时先属吴、越,后属楚。秦汉属庐陵县,东汉末,庐陵升为郡,置西昌县,为庐陵郡治,现尚有保有完好的白口城遗址为证,是庐陵文化的发祥地。
2、泰和县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先属吴、越,后属楚,秦汉属庐陵县地,东汉末置西昌县,后以“地产嘉禾,和气所生”更名为泰和,有1800年置县历史。
3、白云峰位于泰和县城北侧,是泰和的第一高峰,海拔1358米,峰顶风光秀美,山上常年云雾弥漫,被誉为“野趣天都”。登上白云峰除了可以领略秀美的自然风光,还可以了解当地的山神信仰。
曹鼐在“三杨”之后,接任了明朝的什么官职呢?
曹鼐,明朝政治家,正统年间内阁首辅,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状元,初授修撰,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正统十一年七月至十四年八月(1446年-1449年)任当朝首辅。曹鼐大魁天下后,入翰林,授修撰。
根据史料记载和曹植的家谱,曹鼐是在北宋大臣曹利用或北宋创始人曹彬之后。宣德元年,曹鼐考取课后联考第二名,担任代州管教。后来被分配到江西省泰和县做典型历史。直到宣德八年,31岁正式考中甲等第一进士,俗称“状元”。
英宗复位后,感念曹鼐忠直,为国捐躯,追赠太傅。曹鼐在阁任相十年,“明敏爽朗,临事果断,能言善辩。王振专权,人莫敢忤,杨士奇死后,唯鼐尚能随事调护,所言多见从。
三杨死后,曹鼐于正统十二年至正统十四年间(1447年-1449年)为内阁首辅,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正统十四年(1449年),曹鼐随英宗朱祁镇亲征,于土木之变中殉难。
明朝著名学者,大臣杨士奇是一个怎样的人?
杨士奇非常热爱读书,加上自身天赋很高,所以不久后经过一番刻苦努力,终于谋得了一个官职。可惜这个位子他没坐多久就发生了变故,无奈之下他只好弃官出逃。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
杨士奇是明朝初年重臣,他在建文帝时期展开了自己的仕途之路,此后历经五朝,任内阁首辅21年。杨士奇少年时游学四方,1404年杨士奇选拔宫僚为左中允,三年后再度升为左谕德。
他是明代著名的学者和大臣,与杨蓉、杨普并称“三阳”。看居住地和县,也叫“昔阳”。杨士奇年轻而孤独,他的家庭极其贫困,但杨士奇从小就是一个有抱负的人。
然而,在张太后和杨士奇、杨荣和杨璞的帮助下,明朝仍然是一个政治和谐的局面。然而,随着明朝英宗皇帝的成长,宦官王震逐渐被放逐,三位助理大臣也逐渐被忽视。王震曾建议他们退休以垄断权力。
明朝历史人物介绍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别名朱重朱国瑞、朱洪武、洪武帝,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戚继光。戚继光生于1528年11月逝世于1588年1月,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军籍 ,生于江陵县 ,故而时人又称之“张江陵”。
明洪武年间的“南北榜案”是怎么回事,又造成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1、从***本身来看,貌似只是一场普普通通的科举舞弊案,其实这是朱元璋巧妙利用科举制度,充实统治根基,笼络天下士子之心的一场政治运动。
2、此时出现南北榜***,北人考试比不过南人,自己法外施恩,用区区几个官员名额就轻松搞定了北方士人之心,可谓是***不赔。
3、南北榜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国统一形势发展中南北政治平衡的要求,也体现了朱元璋打击和限制江南地主的一贯政策,此***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后遂成定制。
4、南北榜案是丁丑系之后发生的一件大事、一个奇迹、一个丑闻明洪武三十年中考。说它大,是因为北方的一场***带头,最后演变成南北对峙的政治运动。朱元璋亲自打理;很奇怪,因为这个科目有两个列表。
5、上述二理由足以说明,丁丑会试中南北榜***绝非简单的舞弊与反舞弊结果,其背后尚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
江西泰和明朝的历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明朝江西泰和的进士、江西泰和明朝的历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