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历史上真实的隋朝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真正的隋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隋朝马平县属于哪个(州)郡管辖?
- 2、隋朝都城在哪?
- 3、隋朝的历城县属于今天那个地方
- 4、隋朝行政区划
- 5、项县的隋朝
- 6、隋朝行政区划的郡县
隋朝马平县属于哪个(州)郡管辖?
隋朝时期:开皇11年(591年),潭中县改为桂林县,后又改为马平县。唐朝时期:唐武德四年(621年),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据《元和郡县志》记录:“贞观八年,改南昆州为柳州,以柳江为名”。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置潭中县,属郁林郡,这是柳州 建城的开端。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潭中县改为桂林县,后又改为马 平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设置昆州,领五县,以马平县为治所。
古时称马平县、南昆州、龙城郡、潭中县、桂林县。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屠雎为统帅,发兵五十万,开始进行长期的秦攻百越之战,与译吁宋、桀骏率领的西瓯军遭遇第一次战争付出惨重代价,屠雎身亡。
隋属扬州部。隋末,广西为萧铣所据。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隶属于岭南道。655年以后,5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管)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
定周县治所在今宜州市。三国时期,都安地域属吴国郁林郡。西晋,都安地域属广州郁林郡;东晋,属广州桂林郡。南北朝的宋齐时期,都安地域属广州桂林郡;梁陈时期,属龙州马平郡。隋朝,都安地域属郁林郡。
隋朝都城在哪?
1、隋朝都城是长安与洛阳。681年2月,北周覆亡,杨坚登基为帝(即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即长安)。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令宇文恺营建东都洛阳,并于606年颁布诏书迁都洛阳。
2、隋朝的首都在大兴城(今西安)、洛阳城。大兴城是始建于隋朝开皇元年(581年),是隋朝首都,直到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大兴城反为陪都。
3、隋朝的国都是京都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大兴城,又称唐代长安城,始建于隋朝,唐朝易名为长安城,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亦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外国文献上称为胡姆丹。
隋朝的历城县属于今天那个地方
历城县,古县名,位于今山东省会济南市东部,西与济南历下区相邻,东与济南章丘相接。1987年5月历城县撤县设区改为济南市历城区。周称“泺邑”,春秋称“齐邑”,战国时期为齐历下邑。秦称“历下城”,属济北郡。
济南市区本来就位于历城县的中心,济南除了长清以外所有市区都是历城县地界上析出的,剩余的历城农村围绕在济南市区四周,是济南天然的郊区。
历史上的济南府: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因位于济水(古河道)之南的东平陵故名 。与本省武定府、青州府、东昌府和泰安府相邻,并与直隶省河间府接壤。
历城县属于山东省。1987年撤县建区,是目前济南市最大的市辖区,位于济南市市区的东部、南部,总面积1298平方公里,人口112万。历城素有“齐鲁首邑”之称,自西汉初设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隋属齐州、齐郡。唐代属齐州(先后属河南道临淄郡、济南郡,齐州)。五代后梁时,历城县曾一度改为历山县。至后唐复归历城县属济南道齐州。北宋时,属京东东路齐州, 后升为济南府。 元代,属中书省直辖的济南路总管府。
到了晋代,济南郡的治所由东平陵迁历城县,从此历城有济南之名。 隋朝时候济南郡改为齐郡,历城县为齐郡的治所。唐朝时候,历城县为齐州的治所。宋改设济南府,元代以后,济南府为山东省治,成为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隋朝行政区划
隋朝行政区划有两次重大变化。隋代地方上分为州、郡、县***,隋文帝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以州直接统县,隋炀帝时又改州为郡。
隋朝行政区划,发生两次重大变化。隋文帝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全国190个郡,1255个县。
隋朝行政区 2***州1348县至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仿效汉制,又设郡制,分全国为***郡县进行整编和并改,以适应其政治需要。至大业四年,全国有190郡、国,1255县。
其行政区划体制为:583-607年初(隋文帝至炀帝初期),中央—州—县,607年中其改州为郡,成为中央—郡—县。
郡、400县。因此,隋初共有州241,郡680,县1524。而据《隋书·地理志》载大业五年的行政区划,隋郡为190,县1255。可见,比隋初刚统一全国的时候减并了很多,南北朝滥置州、郡的情况在隋朝已不复存在。
隋朝疆域 国土面积:480万平方公里。大致范围:在东北地区边界固定在辽河一带。在北方到五原、定襄等阴山以北之地。西域地区取得青海一带领地,深入青海湖及西域东部。
项县的隋朝
隋朝统一中国后,改项县为宛丘县 ,改项县所侨置的秣陵县为项城县 。
楚襄王时,楚都由郢迁到陈,项定为楚国的别都。汉代,开始在项设县。项县历经了许多沧桑,直到隋朝才确定为项城县,之后虽有诸多变化,但其基本地位和名称变化不大,一直延续至今。
南朝齐、梁也都仍称项县,梁时项县属因殷州。北朝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在项县侨立的秣陵县隶属北丹阳郡,项县仍隶属陈郡。隋朝统一中国后,确定为项城县。五代时,项城县隶属陈州。金代时,项城县隶属河南府陈州。
秦末楚汉相争之后,楚败汉胜,汉高祖在项地设置项县,属汝南郡。到东汉时,沿袭西汉的地方行政区划而无变更,仍为项县,属汝南郡。隋朝统一中国后,确定为项城县。五代时,项城县隶属陈州。金代时,项城县隶属河南府陈州。
北朝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在项县侨立的秣陵县隶属北丹阳郡,项县仍隶属陈郡。隋朝统一中国后,确定为项城县。五代时,项城县隶属陈州。金代时,项城县隶属河南府陈州。元代时,项城县隶属陈州。明代时,项城县隶属开封府陈州。
隋朝行政区划的郡县
隋朝行政区划,是隋朝时期的行政规划,分为州、郡、县***。隋朝统一后,取消了北周时期的州、郡制,实行州、郡、县***制。隋朝时期的行政区划,大致与唐朝相同,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隋初,实行州县两级制。炀帝时,改州为郡,全国190个郡,1255个县。
其行政区划体制为:583-607年初(隋文帝至炀帝初期),中央—州—县,607年中其改州为郡,成为中央—郡—县。
隋朝行政区 2***州1348县至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仿效汉制,又设郡制,分全国为***郡县进行整编和并改,以适应其政治需要。至大业四年,全国有190郡、国,1255县。
历史上真实的隋朝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真正的隋朝、历史上真实的隋朝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