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明朝历史政区浙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明朝浙江的官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明朝时候的浙直总督权利有多大

胡宗宪的浙直总督官居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且拥有荣誉性质的加官“少保兼太子太保”。从一品大员,相当于副国级。

明朝历史政区浙江-明朝浙江的官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嘉靖三十三年,因倭寇滋事渐多,明朝设置浙直总督,辖区包括南直隶、浙江、山东、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总督之“督”可见,是中央差遣的“派出”性质,由此可见中央是将地方权力牢牢握在手上的。

浙直总督一职也即遭废除。四十五年,嘉靖帝为镇压浙江、江西矿工起事而一度复置浙直总督,辖浙江、南直隶、江西之地;但随着内外乱平息,此职在隆庆元年(1567年)终被彻底废除。

明朝历史政区浙江-明朝浙江的官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由此可见,浙直总督的确拥有很大的权力。但是,浙直总督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官位。隆庆帝继任后,明朝结束了禁海政策,倭寇也不再入侵了。随着日本倭寇的消失,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再保留这个浙直总督的职位了。

明朝时期浙江省属于哪个省管辖?

1、直,其实指的是南直隶。但是,真实的的浙直总督的辖区包括:南直隶、浙江、山东、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共七省。这时的浙直总督总辖七省军政,是东南地区的顶梁柱。

明朝历史政区浙江-明朝浙江的官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两京为北京和南京,十三省就是山东(含辽东)、浙江、福建、广东,然后还有山西、河南、湖广、江西、广西(省会桂林)、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包括甘肃东部),以上就是两京十三省所涉及的地方。

3、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简称浙江布政司,是明朝在太湖平原南部、钱塘江流域、曹娥江流域、甬江流域、椒江流域、瓯江流域等地的一级行政区名,下辖11府1散州75县。

4、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南翼,东边是东海,南边是福建省,西边是江西省、安徽省,北边是上海市、江苏省。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

5、浙江在先秦时期为吴越属地,秦为会稽郡属地,至唐设浙江东道及西道,五代立吴越国,宋置两浙路;元代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明代朱元璋正式分立浙江行中书省,清康熙初年,改为浙江省,建制至此确定。

明朝行政区划

1、明朝行政区划包括:北直隶、南直隶、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

2、两京一十三省指的是明朝行政区划,把全国分为两个京都,13个布政使司。1428年(宣德三年)以后,全国统分为两京、13承宣布政使司,关西七卫,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斡难河卫。

3、明朝行政区划 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但后来深感不便,于是进行改革。1376年(洪武九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

4、明代最高政区为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京师、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明朝行政区划是指明朝时期对地方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

5、北直隶 、南直隶 、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

6、明朝行政区划是指明朝时期对地方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

同属江南吴语区,苏南浙北本是一体,为何在明朝被分属两省?

1、然而,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一个小细节,江苏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这两个地方原本都是属于江南的讲吴语的地区,但是目前是被分属在两个省份,而且这是在明朝时期决定被分隔两省的。

2、我想江苏、浙江之所以会在明朝的时候被明朝***生生拆开来,主要是由于江南的经济实力太强了导致的吧!我们都知道江南在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理概念。因为在宋朝之后,这一地区长期都是中国的经济中心。

3、所以苏南和浙北分开是必然的。江苏省以南的苏南地区和浙江以北地区现在是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区,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他们可以说是一块的,被绑在一起的。

4、这是因为这浙北地区作为战略位置的需要而被分出去。

5、江浙两地在历史上长期由同一个辖区管理。从秦朝开始经过唐朝、宋朝,元朝多个历史朝代都一直是江浙行省。直到明朝时期,才将江浙行省分为浙江省和江苏省。

关于明朝历史政区浙江和明朝浙江的官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