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分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分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纪读音?
sān guó jì
纪[ jì ]
1. 记载:纪年。纪元。纪行(xíng)。纪实。纪念。纪传(zhuàn )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纪事本末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重要***为纲,将一段历史完整地记载下来)。
2. 记年代的方式:一纪(古代指十二年)。世纪(一百年)。
3.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级,纪以下为“世”,纪以上为“代”。
4. 法度:纪律。违法乱纪。
5. 散丝的头绪:丝缕有纪。
[ jǐ ]
1. 姓。
竺可桢将古代气候分为哪几个?
竺可桢将中国古代气候变迁时期分为四个大的时期
1、西周前期(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850年)。
周代以前,中国的气候经历了一个长达几百年的温暖期之后,至西周初期,进入了第一个短暂的气候寒冷期,约有一二百年。竺可桢认为,下王岗文化遗址第一层文化层(西周)中动物量显著减少,且无喜暖动物施本期气候转寒的力证。
2、东汉、三国、南北朝时期(公元初至600年)。
从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起,寒冷气候开始侵袭中国大地、反映本期气候寒冷的材料有:渤海湾连年结冰,淮河封冻;黄河以北地区节令比今天迟十天至半月。
3、两宋时期(1000年至1200年)。
这一时期气候加剧转寒。在本期内太湖封冻,洞庭山上的柑桔全部冻死。素称“荔枝之乡”的福州,因遭严寒而绝收等,证明气候严寒。据竺可桢研究,至13世纪初我国的气候又有一段时间回暖。杭州在13世纪最初20几年内有几年无冰雪。但这一回暖期不长。
4、明初至清末(1400至1900年)。
根据徐近之的研究统计,得知这500年期间,寒冷年份多。长江中下游湖泊及沿海亚热带地区霜雪频繁,太湖封冻16次,汉水结冰19次,淮河封冻14次,洞庭湖封冻9次。
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将我国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分为4个温暖期和4个寒冷期,在寒冷期,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农耕文明遭受战火破坏,发生的历史***如西周灭于犬戎、东汉末到南北朝的大分裂、金人和蒙古人灭掉两宋、清兵入关;而商周相继、秦王扫***、汉唐盛世、元朝大一统都诞生在温暖期。
上古之后的时代叫法?
中古时期。
①三古之一,较晚的古代,次于上古的时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魏晋南北朝隋唐这个时期。
②指封建社会时代。
③指书体演变过程中的大篆。由于古人所处时代不同,所指时朞不一。
(1)《易·系辞下》:“《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
(2)《汉书·艺文志》“世历三古”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伏羲为上古, 文王为中古, 孔子为下古。”此指商周之际。
(3)《韩非子·五蠧》:“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此指虞夏之际。
(4) 晋·左思 《蜀都赋》:“夫蜀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此指 战国 。
(5) 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察之上代,则奚斯、吉甫之徒鸣玉銮于前;视之中古,则相如 、王褒之属驰金覊于后。”此指汉代。今一般以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之间为中古,亦有把两汉包括在内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分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分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