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九年级历史: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各指什么?它们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 为什么一些人喜欢把《三国演义》当正史看,说起历史还拿演义和你杠的飞起?

九年级历史: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各指什么?它们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背景

三国历史迷-三国历史迷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时期过渡、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这一背景下诞生的。

三国历史迷-三国历史迷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三国历史迷-三国历史迷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国同盟是是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在1882年结成的同盟。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阵营,三国同盟瓦解。

  

  三国协约是英国、法过、俄国三国在1907年签订的协议,他们都因为德国在欧洲的影响力不断上升而感到不安,因而结盟。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性质

  

  无论是三国同盟还是三国协约,其目的都是协调重新瓜分世界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种种矛盾,为引发战争时可以互相支援,从而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矛盾国和其矛盾有:1、法德矛盾(普法战争的后果问题);2、主要矛盾英德矛盾(世界市场和殖民地问题);3、俄奥矛盾(巴尔干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本质都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集团,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核心的反人类组织。

  

  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欧洲爆发了的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

为什么一些人喜欢把《三国演义》当正史看,说起历史还拿演义和你杠的飞起?

你去看一下中国历史年历表,和新华字典,,三国是不可惑缺的历史传承,,决非演义那么可笑,也是一部正义与邪恶,分裂***天下一统的历史大剧,荡气回肠,俠义忠肝的古今***,,曹操的雄才大略,和军事才能,,以及他的奸狡和多凝,注定他会兵败赤壁,三笑而引兵追杀,,。刘备的仁义忍耐和宽厚,,注定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小帅和国君,,孙权的安怡和独特地理位子,。亦绽定他三世而侯,三分称帝,,天下事分久必令,合久必分,笑看人生一樽美酒,,,,

***、戏曲、曲艺、***等属于文艺,而历史属于一种社会科学,两者虽然有联系,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历史课,而没有***课,***是附着在语文课上,属于文学创作。

但是***和戏剧具有***的功能,传播力要远大于历史,所以造成熟悉***、戏剧中的人要远远多于熟悉历史的,曾经的中国,有90%的文盲,更是如此。

胡适先生曾谈到《三国演义》对“失学国民”的教育作用:“《三国演义》究竟是一部绝好的通俗历史。在几千年的通俗教育史上,没有一部书比得上它的魔。五百年来,无数的失学国民从这部书里得着了无数的常识和智慧,从这部书里学会了看书写信作文的技能,从这部书里学会了做人与应世的本领。

胡适先生所说的“失学国民”不但包括庶民百姓,而且包括统治者。清太祖努尔哈赤是一位《三国演义》迷,不仅自己研读,而且还推荐给自己的晚辈。受此影响,清太宗皇太极也是《三国演义》的忠实粉丝,为了推广《三国演义》,还令人翻译成满文颁发给属下。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国演义》已经俨然成为后金的军事教材。

上图满文《三国演义》抄本

清人王嵩儒的《掌故零拾·卷一》中称:“本朝为入关之先,以翻译《三国演义》为兵略。”清朝入关后,在顺治七年(1650)多尔衮谕令内三院翻译《三国演义》,刊刻颁行。明清的统治者极为重视《三国演义》,认为此书“可以忠臣、义贤、孝子、节妇之懿行为鉴,有可以奸臣、恶政乱朝为戒”,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功能。

上图韩国首尔北庙

最晚在隆庆三年(1569),《三国演义》就已经传到朝鲜。最初,朝鲜儒生认为《三国演义》尽是一些怪诞之事和无稽之言。万历壬辰年,明军出兵援救朝鲜,当时在中国已升为武圣的关羽是明军的“军魂”,明朝将领在李朝***的协助下,特于汉城崇礼门外建关庙一座。

受此影响,《三国演义》也越来越受朝鲜百姓的喜爱,关羽也在朝鲜受到了广泛崇奉。 其实关羽并没有那么神奇伟大,关羽使用的兵器也并非青龙偃月刀,只是社会需要树立英雄形象,百姓喜欢拥戴这样的忠义豪杰,于是代代锦上添花的传颂,终将关羽神话。所以说,演义的传播力度已远远超越正史,在许多人意识中,演义就是历史,演义中的人物,也让人们觉得更加真实生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迷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