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美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美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情史主题曲?
主题曲是《火烧云》,歌曲由姚晨献唱,丁薇作曲并担任制作人,梁芒作词,秦***编曲。歌词“传说中的火烧云啊,它代表别离或重逢”搭配绚烂的火烧云画面,将影片的童话美学与情感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国中哪个人物的文学造诣最高?
当然是曹操曹孟德!他的文学成就在“三曹”之中最高,比起“建安七子”要高出不止一个档次!历史上所说的“建安风骨”就是曹操开创的一代文风,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尤其是韩柳古文运动,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国时期,曹植的文学造诣最高。他是建安七子中的代表。少聪慧。十余岁,诵读诗书数十万言,作文提笔能就。他的著名作品有巜七步诗》,巜野田黄雀行》,《白马篇》,《名都篇》,《赠白马王彪》,《七哀诗》,《洛神赋》等以《洛神赋》成就最髙,
我是真君,我来回答。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曹植是曹操家的老四,卞皇后的三儿子,在他生下来那一刻,就注定要面对他的亲哥哥曹丕。曹植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出色的文人了,谢灵运一句“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就把曹植和其他人彻底分开,一边是凡人一边是谪仙,没得比呀。
曹植10几岁的时候,就已经能诵读《诗经》、《论语》,会读不可怕,可怕的是后边的数字“数十万言”,这可是正经八百的文学积累,与***神马的不可同日而语。基础也打好了,曹植就开始了自己的“输出”,《三国志》描述的很委婉,“善属文”。
擅长到什么地步呢?曹操去看他的作品,就扔下一句话“小子,你请人代笔的吧?”,曹植很谦虚“下笔成章的事,只要当面一试不就看出来了,哪里用得着请人?”。铜雀台上,曹操让自家儿子们作赋,就是各自写小作文,毫无疑问曹植是最耀眼的,“援笔立成”一气呵成,毫无拖泥带水的意思。
说起曹植的作品,最有名的无疑是《洛神赋》,忍不住引用一句“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七步成诗也是耳熟能详的典故,不过有些争议毕竟是《世说新语》里的小故事。一篇篇佳作铸就了他的名声,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仙才”,曹植。
夺嫡之争
说起曹植就不得不提及曹丕,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党争实在闹得够大。曹植这边呢,有丁仪、丁廙、杨修支持。曹丕这边就多了,太子四友“陈群、司马懿、吴质、朱铄”,还有贾诩、崔琰、毛玠等人站队,看阵容就知道曹植劣势很大。
但不能直接断定曹植必败,毕竟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曹植这边有记载的就这几个,没有记载的不知凡几,“墙头草”又不知有多少。曹植本身光论文才,绝对是压了曹丕一头的,曹操也深爱曹植的文***。
当年曹操征讨孙权时,让曹植留守邺城,留给曹植一句话“我从23岁开始到现在就没后悔过,就与23岁的你共勉吧”,所以说曹操是真的很看好曹植,靠着善于揣度曹操心思的杨修,每次曹操有问题曹植都能对答如流,曹操一听这孩子咋能回答这么快呢,一问曹植就把杨修给卖了。
曹植其实在太子争夺中一度处于上风,曹操还夸他呢“儿中最可定大事”,曹操有多次想立他为太子的心思,但就是没打定主意。就因为曹植和曹操的性格差太多,曹操信奉严谨的法制,而曹植就是个狂傲不羁的性格,连带丁仪、丁廙都是搬弄是非之人,再加上杨修反复揣度曹操的心思,这群人在德行上就没能给曹植加分。
曹植自己也是爱喝酒,还不懂得节制。在争夺太子的关键是,曹植还敢酒驾强闯司马门,这个举动无疑是知法犯法,也大幅度降低了曹操对他的评价,从此与太子无缘,依附他的这几个人就没有什么好下场,杨修被曹操赐死,妻子崔氏被赐死,丁仪、丁廙被曹丕几乎灭族。
抑郁而终
曹丕当上太子,就意味着没曹植什么事了。曹植的酒也是越喝越多,曹仁被关羽围攻时,曹操本来想让曹植率兵前去救援,结果曹植喝醉了,曹操自此不再重用他。等曹丕上位,曹植就被打发到自己的封地去了,还有监国使者举报他“醉酒误事,还威胁使者”。
曹丕在位期间,多次转移他兄弟的封地,曹植也不例外,无兵无权,更没法培养自己的势力。年仅29岁的曹植确实抑郁不得志,可曹丕怎么可能让曹植东山再起,这可是当年的竞争对手哇。不仅如此,曹植想见曹丕一面都难,这日子过得跟坐牢差不多了,只不过是画地为牢而已。
时间来到曹叡时期也是,曹植还想争取一下,曹植曾多次上书曹叡,奏章写得那叫一个诚恳,核心意思就是“我还有用,给我找点事干呗”,可是曹叡也没给这个叔叔机会,面对曹植的各种“表白”,曹叡就是口头答应,想借着掺和朝政?做梦去吧。
曹植确实在军政方面,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但这也和曹丕、曹叡不给机会有关系,认为他没有治国之才实在是不讲道理。古往今来,只有刘苍一人身为公族,却不被皇帝忌惮吧,曹植显然不在此列。
此后曹植就守着书卷过日子了,好友王粲死,作《王仲宣诔》,老爹曹***,作《武帝诔》,兄弟曹彰死,作《任城王诔》,兄长曹丕死,作《文帝诔》,老妈卞夫人死,作《卞皇后诔》。曹植是把他的文***发挥的淋漓尽致,可惜他死后(年仅41岁),无人为他作诔,也就是生平事迹。
原谅我这一生,狂放不羁。
魏晋时期都有哪些艺术造诣?
魏晋虽为国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最为黑暗的政治时段,却出现了大批觉醒的文化艺术,可以说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个中兴时期。书法有钟太傅,王右军父子,郑道昭等对后世影响至深的神级人物;画有顾恺之,曹不兴等天王级大咖;音乐外族对中土影响很大,还有在武侠***中人尽神往那首嵇中散的广陵散;雕刻有闻名遐迩的龙门、云岗石窟;文学有竹林七贤,陆清河平原兄弟,左泰冲,二谢,陶潜等在中国古文学史上都熠熠生辉,甚至是泰斗级的人物。个人认为文化艺术如此兴盛之时代,在历史上可能也就春秋战国、唐***、元和,宋元祐年之时段可相比一二。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动荡的历史时期,但是这也是一段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文学,书法等各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首先,最值得关注的是其在文学上有着突破性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进入了个性化发展阶段,文学创作异常繁荣,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的文学作家,比如曹操之子曹植,阮籍,庾信等等。文学体裁也越发丰富,既有文学品评,人物评述,也有涉及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论著,对文学本身进行研究,探寻文学的创作规律。
此外从魏晋开始五七言古近体诗发展到了鼎盛,特别是五言古诗,这一时期的古诗主题以个人抒情为主线,不同生活背景下的诗人以诗歌抒***怀,表达指向,同时在诗歌的形式结构上不断完善,促进了中国古诗写作的进一步发展。
《洛神赋图》
其次就是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这一时期的书法水平经过三国的过渡之后,在魏晋发展到了鼎盛,其风格延续了汉代的特点,但是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极具活力,涌现了大批书法名家。比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不止是一位枭雄,还是一位书法造诣极高的书法家,还有就是继承了蔡邕书法的第二代传人钟繇,勤学苦练以后留下了杰出的书法作品,以及三国时期的草书大家皇象。在此结合不同的字体来介绍一下当时出彩的一些作品,比如《上尊号奏》、《受禅表》、《孔羡碑》等是属于隶书碑刻。而提到篆书的话,《天发神谶碑》是不可忽视的,还有《禅国山碑》。草书和楷书也有经典碑刻,不再一一赘述。
皇象《急就章》
然后是绘画,魏晋时期绘画的主流,仍然如汉代一样强调绘画的“鉴戒”性,也就是说所谓的教化性,因此很多绘画作品的主题都会涉及名将忠臣,贞洁烈女等等。另一方面绘画的类别增多,出现了山水画,宗教人物画,这一时期的绘画除了在画法上受到西域的影响,对于作品的品质也有较高的要求。
《女史箴图》
较为著名的有东晋的大画家顾恺之,其经典的画作《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在中国绘画史上都留下了重要的痕迹。《洛神赋图》还是一幅衍生于文学作品的画作,当时的《诗·北风图》,《酒德颂图》,等也都是文学作品的内在产物。
参考文献:
[1] 奚榆.浅谈魏晋南北朝的书法艺术[J].艺术评鉴,2018(14):48-49.
[2] 张瑞婷.魏晋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及审美取向[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6):52-53.
[3] 丁瑶.魏晋名士与魏晋文学、绘画创作[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05):106-112.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和李齐慧
个人简介:和李齐慧,华东师范大学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史,季我努学社记者团成员,曾参与学社重大项目李顿调查团资料整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美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美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