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夏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枣庄古代名人有哪些?
墨子名翟(di),是春秋战国时期鲁之小邾国(今山东省滕州市木石一带)人,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的《墨子》一书就是墨子和他的***及再传***所著,比较著名的文章是《墨子公输》,初三语文课本收录。 匡衡字稚圭,西汉著名经学***,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祖籍东海承(今苍山兰陵镇),至匡衡时,始迁居于山东省邹城市城关羊下村。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凿壁偷光的故事讲得就是他的真实故事。 毛遂战国时薛(今滕州市张汪镇)人,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赵孝成王九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毛遂自荐讲得就是这个故事。 滕文公战国中期滕国(今滕州市)国君,滕定公之子。周显王四十三年(公元前326年),名宏,当时世称元公,他与孟子是同时代人。 奚仲任姓,古薛国(今滕州市)人。据传为黄帝之后,夏禹之臣,因善造车,受封于薛,为异姓诸侯。夏王大禹封奚仲为“车正”,也就是负责车辆制造、交通运输方面的官员。后来奚仲告老回家,大禹就封他为薛国的国君,奚仲遂成为薛国的始祖。今滕州市与薛城区的交界处奚公山西南的小南山上,就是奚仲造车的地方。 前几个是比较有名的,还有一些名气不是很大的比如叔孙通疏广贾三近(和***有关哦,据张远芬在其所着《***新证》一书中指出:“《***》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明代峄县文学家贾三近”)等等。
夏朝妹喜、商朝妲己、周朝褒姒,真的是红颜祸水还是故意抹黑,你怎么看?
这是严重的抹黑,自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后,历史是男人主宰的,历史也是由男人书写的,女性没有任何话语权,甚至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把国家灭亡的罪责推到女人身上,这是统治阶层及书写历史的男人的***心态,没有任何担当。
统治阶级或无能或残暴,或气数已尽,大厦将倾,何必说什么红颜祸国?难道美貌是一种罪吗?夏傑王、商纣王、周幽王***无道致使民怨沸腾,各自几百年的夏、商、周由盛而衰,到最后被推翻,这样重大的责任实在不该怪罪到女人头上,不该让妹喜、妲己、褒姒承担祸国的罪名。
如果说妹喜、妲己妖媚惑主,就是对方派过来搞颠覆的女间谍,那她俩应该和西施一样,是牺牲自己为国尽忠的,也不应该让其背负千古骂名。
而褒姒,本就出身高贵,她是褒国人,姓姒,这是夏朝王族的姓,也就是说她是大禹的后代,有着高贵的王族血统。
褒姒也是高冷的,她根本看不上周幽王,终日闷闷不乐,从无一丝欢笑,她当然不可能故作媚态去妖媚惑主了,西周的灭亡是周幽王自己******导致的。夏傑和商纣也是同样的暴君,几百年的王国,总会由盛而衰,当民不聊生时总会有反抗者起来推翻它,改朝换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红颜”本比喻胭脂润面,面色红润的丽人,“祸水”出自汉成帝专宠赵氏姐妹飞燕合德,据《四库总目提要》之《飞燕外传》记载,飞燕、合德姐妹惑乱成帝,披香博士淖方成,于帝后骂曰:“此祸水也,必灭国矣。”而红颜祸水中首要说的便是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和晋之骊姬,后人甚至给了她们“四大妖姬”的称号。但事实究竟如何,我们一一来看。
据记载,妺喜有三癖,一曰笑看酒池船饮,二曰爱听“裂帛之音”,三曰喜戴男冠,于是世人曰“暴殄天物”,史学家考证这一论证时多用御用文人或者***家的说辞,其中有多少成分属于“艺术创作”不得而知。而《国语》中有着对妺喜最早的文字记载:“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并未提及妺喜的这三个癖好,而据《韩诗外传》、《淮南子·本经训》、《刺奢》可考证“酒池船饮”确有其事,但都是批判夏桀的***无道,并未有一句提及妺喜,就算有文人指出夏桀因“美色”误国,也少有把错归咎到妺喜。可见,妺喜的种种事迹,大多是后人的演绎。
妲己可以说是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大多数人眼中的妲己还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代”妖后狐狸精,可以说是声名狼藉,但有过于妖魔化妲己的嫌疑,《尚书》是最早记述妲己的古代文献之一,其中的《泰誓》和《牧誓》是武王伐纣时的政治宣言。这两篇“宣言”在批判纣王种种罪行罄竹难书的时候,有两处稍微提到了妲己。一是纣王“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二是纣王“惟妇言是用”。但是可以看出,主角都是纣王,《尚书》中将“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和“惟妇言是用”两罪都记在纣王名下,对于妲己,文中仅以“妇人”、“妇言”代之,并没有指名道姓。至于纣王“惟妇言是用”,倒是可以侧面看出妲己经常在纣王耳边吹枕边风,严重点可以说是干涉朝政。但是听或不听,听后做或不做,都是纣王之事,况且商人颇重迷信,任何重大举措,都要求神问卜来决定吉凶休咎,在出土的甲骨文中是有确切记载的,妲己对于国家造成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最后再来看周幽王为之“烽火戏诸侯”的褒姒。但是也有学者在考证这一历史***时发现了问题,《吕氏春秋》载秦汉无烽火,乃以击鼓传讯,顶多也就是“击鼓戏诸侯”。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对提出质疑:“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褒姒出身寒贱,史籍对她个人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记载。
TVB蔡少芬版的《洛神》中有句台词,“都说美人误国,何不说你们误了美人一生?”历史上对于女子的污名,“故意抹黑”也谈不上,本质上是男权主义时代对于女性的物化,一个王朝在兴盛时只有红颜,到了衰败以至于灭亡时红颜却纷纷变成了祸水,可见红颜的存在和国家的兴亡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