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秦与汉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大秦与汉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秦朝和两汉的异同点?
从思想上看:秦朝主法家思想(韩非子),以商鞅为首,焚书坑儒;汉朝初期主张无为而治,为道家思想,其目的是恢复经济生产.汉朝中后期主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是董仲舒,著名思想有:“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三纲五常等.
从政治制度上来看:秦朝的地方官制为郡县制,而汉朝则是实行封建制和郡县制并行的地方政治体制,这是不同的地方.其他大多都相同,因为“汉承秦制”.秦朝和汉朝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都实行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制,都实行相同的法律制度、赋税制度、官吏管理制度等等。
春秋战国与汉代相差多少年?
汉朝虽然和战国相隔两个时代,但是因为中间的秦朝短祚,汉朝和战国只相隔十九年。
战国时期,亦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关于战国的起始年份,有多种说法,主流观点是开始于公元前476年。而战国时期结束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大约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221年,汉代大约在公元前2O2年一公元220年。从春秋开始与汉代开始相差568年,战国未期与汉代开始只相差18年,仅仅隔一个秦代。春秋开始和汉代未期则相差558年,它们的未期也仅仅相差441年啊!
战国与汉朝是什么关系?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秦统一六国的战争过程中,东方六国最后一个国家齐国于公元前221年投降,标志战国时代结束,大一统的秦朝建立。但是秦朝二世而亡,秦朝灭亡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中王,很快,不甘心做一个汉中王的刘邦发起了反攻,迅速攻占关中,并和项羽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赢得了楚汉战争后,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所以从战国结束算起,汉朝和战国相隔十九年而已。
秦国是汉代吗?
答:秦国不是汉代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由秦始皇嬴政在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从封建分裂割据的状态进入了大一统的时代,同时也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三国时期的汉朝和刘邦有什么关系?
其实吧,东汉和刘邦建立的西汉实际血缘关系就不大了。刘秀西汉末期的刘秀已经是散落民间的名义上的皇族后裔,论族谱刘秀一支即使没有推恩令也早已进化成普通公民了,说白了之所以能进太学无非是还有个挂名宗室子弟而已。后来刘秀到了河北,龙游入海,联合豪强士族,江山底定,号令天下靠的就是炎刘皇族子孙的名号,所以后来定国号时一度打算另立国号的想法,迫于刘姓皇族以及豪强士族各方的客观形势依然保留大汉国号,只是迁都洛阳以示区别。
刘备的情况也是一样,散落民间近四百年了,连混个太学生的名额都混不了了,只能做点贸易了,却依然要靠着炎刘皇族身份强行插队起家,比刘秀更不要脸,也更不容易。
所以刘邦,刘秀,刘备,三个汉国实质上是不一样的,唯一有关系的就是依附于血缘的政治上的合法性继承。
曹操是“义”字当头,孙权是“孝”字当先,刘备是“仁”字作基。
曹操作为汉相,魏王,应该公正的说尽到了臣子的本份――东征西讨,南扶北伐,目的是为“灭诸雄,成汉统”。孙权作为吴主,承继父兄之业,也是汉末俊杰。虽然没有“称雄,大统”的志向,但是要确父兄交给他的“盐罐子不回氯”,那就纳贤募士,死守东吴之疆地。刘备作为汉室后胄,是无基无业,无城无军无兵,有的是“桃园三结义”,有的是匡扶汉室,有的是赶杀“曹贼”恢复大汉之正义。
曹操不敢称帝,孙权不能称帝,刘备更不会留下口实称帝。只见曹丕拔了头筹逼汉献帝退位后称帝,孙权、刘备才紧随其后称帝。有史学家这样点评过“三国”说:曹操的“***义”才是真义,至死是辅佐汉帝的;孙权“***孝”也是真孝,没有“越雷池半毫”,守着父兄留下的基业;刘备“***仁”才是***仁,是打着护汉、扶汉的大旗,打着匡扶汉室的至仁,不仅不配合曹操做汉统一,还集聚人马拉山头,在蜀地做大,阻挠曹操的“汉大统”。曹丕称帝,立马打出“蜀汉”之旗以示正统。
有史学家认为,刘备称大汉(史称“蜀汉”),是效仿东汉始皇刘秀的。细分析,好象与其先人之意也不合拍。别人是打下江山称汉。刘备是坐分汉的江山,却说为正统汉室。
当然,历史就是历史,不由得戏说,历史已经定格!
创建于2017.12.6
编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秦与汉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秦与汉朝历史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