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历史空白时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夏朝历史空白时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甲骨文没提到夏朝,是否说明夏朝并不存在?商朝之前中国没有文明吗?
甲骨文自清王懿荣发现120年以来,又发掘殷墟古迹共发现十万多片,仅解读才1千多字,并存争议。再说商文字如此,更不用说记录夏故事了。就是有记录也还无解读出来,并不代表无。
我今天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热衷于挖古墓。发现一座,就考查一千番。推祘几遍。距今有多少年。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祘不祘历史?我敢说现在的人那时根本没有你。也没出娘胎。民间师承关系,有时用的都是口口相传。口传心授,但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就算甲骨文没有记载,也不能肯定说夏朝,乃至炎黄时代,尧舜禹时代就没有。本来父子关系,他们自己互相认可,不用文字,他自己承认说这是我儿子,孙子,反之,这是我爷爷,父亲就够了。后来有文字才记彔了人类的生活规律,自然现象。没有文字前,是靠互相口头肢体动作信息来传递信息。并不是没有那段历史。我就是大禹的后人。我们祖祖辈辈就是口口相传下来至今。
甲骨文中没有明确记载夏朝,大体有下面几个原因:
1、甲骨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100%释读,120年里,甲骨文也只成功破译了一半,至于另一半记载的是什么内容,我们不得而知;
2、甲骨文属于商朝祭祀专用文体,并非史书,所以不一定会频繁提到一个已经灭亡的***;
3、夏朝是西周时追溯的称号,至于商朝人是怎么称呼前朝的,目前还没有定论,有学者认为甲骨文中“西邑”就是夏朝,只是证据还不充分;
4、夏朝究竟是被商朝推翻的,还是夏商并立,夏朝是自然消亡的,这个依然还有争论。如果是后者,那商朝自然不会提到夏朝这个朝代。
当然,“夏朝”是否存在其实意义不大,因为根据良渚、陶寺、石峁等考古发现,已经证实了中国有5000年历史,也就是说在公元前207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的夏朝建立时间)之前,中国已经具备了国家文明形态,这里我把它概述为尧舜禹时代。既然尧舜禹和商朝都是国家形态,那么在两者之间存在的“时间空缺”也必然是具备国家形态的,这一点出土青铜器也证实了这一点。
而甲骨文本身就属于成熟的文字系统,这显然也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所以,在甲骨文之前,中国文字必然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甲骨文必然有前身。这么说似乎有点绕,简而言之就是,商朝之前是一定有一个朝代的,在甲骨文之前也是有成熟的文字系统的,只不过结合史书我们知道这个朝代叫“夏朝”,当然,这个也只是代称而已,至于夏朝人自己是不是叫自己是夏朝,这个还需要考古验证。
〇夏朝是否存在?现在下结论尚早,有待考古工作的不断地取得新的发现与进展。120年前甲骨文没有发现以前,西方史学家(包括受西方影响的中国近代史学家亦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认为中国最早文明历史始于周代。
〇甲骨文的发现与释读,印证了商代的存在。甲骨文中商王的谱系与《史记》中的记载完全一致。这是世界上考古与正史高度契合的实例(世界其他古文明仅有考古实证,无正史记载)。西方史学家在铁证面前,不得不认可中华文明史前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前的商代。
〇对于夏朝的存在西方史学界始终不予承认。尽管《史记》详细记载了夏代的谱系,但由于中国考古没有找到夏代都城及夏代文字(对早期二里头文化明显早于殷商遗址,西方考古界也不认可为夏朝城市),这成为西方史学界否定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的重要口实。中华文明史不依赖谁的认可,但需要考古的实证。
〇随着中国考古工作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华文明史不断被改写。商代黄河流域文明为曾被认为是中国同时代唯一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随着三星堆及***遗址的发现与发掘。蜀地作为中国与殷商同时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的“双璧”之1而熠熠生辉丶令人惊叹。
〇良渚古城文明(5300年前一4300年前)的发现发掘,证明在古埃及人在修筑最早的金字塔(公元前2600年前的左塞尔金字塔)时,中国长江下游流域古良渚王国的中华先民,修筑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系统及大面积种植水稻(茅山水稻田遗址,有配套的水渠丶田埂丶灌溉系统)。修建了8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有8座水城门及完善的河网运输水系。古城居民总人口达20000多人。良渚古王国存续了1000年之久。与古埃及丶古两河的旱作农业文明不同,古良渚文明为古代人类社会水田稻作文明的典型。良渚古国遗址已为世界考古界所公认,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夏朝的遗址尚未发现,但良渚古国遗址的发掘,将中华文明史拉长了1300多年,证明中国确有5000年以上文明史,是与古埃及丶古两河文明同期存在丶并驾齐驱的又一类型的农业文明(稻作文明)。
〇过去人们认为,黄河流域为中华文明的唯1源头。随着中国考古发现发掘不断拓展,证明7000—4000多年前的中华大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源文明起源。河姆渡丶红山丶陶寺丶石峁丶半坡丶仰韶丶龙山等数十处古文化遗址再现于世,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论断。
你好,我是国风!
清朝初期,人民也很少提明朝。因为文字狱很兴盛。提到明朝一旦有个不小心有可能罪犯杀身。所以人为了少找麻烦多数不提或少提!是否清朝人不提明朝,历史上就没有了明朝存在呢?
甲骨文的作用是用于占卜,也就是当前的事,并不是史记,有可能提到前朝吗?难不成尊驾在自己的日记里,还要纵横上下5000年?就因为商朝的甲骨文没有提到夏。就可甜否认掉夏朝的存在么?
现在不愿意承认夏朝存在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不希望看到黄种人的历史比他们更悠远更优秀的洋鬼子。一种是认了洋爹甘心趴下当奴才的洋儿子。为了那点儿可悲的虚荣心,否认一个大国的历史。这才是更可悲的!
中国的历史不需要得到洋人的肯定,他们不愿意承认,也否认不掉中国历史的存在!首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该对自己已经存在的历史产生怀疑。否则你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资格!
黄帝到尧舜禹中间空的那些年为什么没记录?
因为黄帝到尧舜本来就是神话中的人物。拿着神话中的人物说事儿,还黄帝到尧舜禹中间空的那些年,到底是哪些年?考古证据呢?
在阅读上古史的时候,一定不能简单地把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等人物处理成信史,然后排排顺序,看看谁在先谁在后。
古史辨派提出的很著名的论题就是:古史层累形成。
他们发现,年代最早的***,形成最晚,到三国时期才有人传扬;三皇在***之后,故事形成的年代却比***早,主要流行在秦汉;而五帝就更晚了,却流行得更早,战国时期就有大量记载;到了《诗经》《尚书》《论语》这些书中,连五帝都没记载,只有尧、舜的只言片语。
这岂不是非常吊诡么?为什么年代早的反而形成晚,年代晚的却形成早呢?
这是一笔糊涂账。
按照杨宽先生《中国上古史导论》中的说法,中国上古神话体系,原始应该是有两套,一套属于东夷民族,其中的代表是商代,其主神是商人所谓的高祖夋;另一套则属于西羌民族,其中的代表是周代,其主神是所谓的黄帝。
这两套神话后来随着历史的进程,搅和在一块儿傻傻分不清了。比如,杨宽先生论证了,高祖夋就是《山海经》中的帝俊,与帝喾、帝舜也都是一音之转,极有可能就是一个神;而在西羌民族的神话中,什么高阳氏、陶唐氏,也是一音之转,黄帝、颛顼、帝尧都是一个神的不同称呼罢了。
带着这样的视角去审查,那么还存在尧、舜、禹相续的可能么?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吧。
在没有考古方面的证明来补完“二重证据”之前,商代之前的历史,我们最好保持一个谨慎的态度,民族自信并不需要靠把历史追溯到“黄帝”甚至“***”来证明。
谢谢邀请。有红雨,说历史,品人文,悟道理。我是红雨。这段记录还是有的,只是不多。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这是《史记》正文第一篇较为系统您可以看看。中国上古神话记载并不系统,而且后人多托名先贤创作比如托名东方朔的《十洲志》,尤其在两晋南北朝。散见于《尚书》、《史记》、《山海经》、《淮南子》等典籍中。黄帝、炎帝,尧舜禹是记载较多的。我们也在各种教材中学习到最多的。颛顼、帝喾、少昊这些存在于皇帝、炎帝到尧舜虞时期。
少昊。黄帝与正妃嫘祖生长子玄嚣,即白帝。据说玄嚣出生时候天空金光弥漫,五只凤凰落入院中,百鸟皆来道贺,称金天氏。玄嚣深得黄帝真传,聪颖能干,能通鸟语。他统帅东夷部落居于青阳,又称青阳氏。他任用鸟类掌管春夏秋冬,处理政务。他管理的很多部落大多以鸟为图腾。玄嚣为嬴(音:嬴)姓。
颛顼。黄帝与正妃嫘祖生次子昌意。昌意与蜀山氏女有子生于高阳,称高阳氏。高阳氏有圣德,沉静稳练,通晓万事。黄帝死后高阳称帝就是颛顼。另有记载说少昊去世,颛顼与共工作为两个最强部落首领争帝位。共工失败撞倒了不周山。天塌下一片,女娲氏天台山炼五彩石补天。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就是说自己是颛顼的后人。
帝喾。玄嚣生蟜(音:饺)极,据说蟜极发明了桥。他的儿子就是帝喾,黄帝的曾孙。帝喾生于高辛称高辛氏。他明察秋毫,恩威并重,仁厚爱民,天下臣服。相传他设立二十四节气。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的评论和点赞。我们一起讨论更多。
期待您的关注,再次感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历史空白时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历史空白时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