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专家评价汉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专家评价汉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西汉时期演变的趋势?
  2. 为什么汉朝几乎没有人称赞卫青?

西汉时期演变的趋势?

由于西汉官僚贵族、地主豪强兼并土地、扩展势力的趋势日甚一日,而宫廷之中外戚对***的把握也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所有这些,加重了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危机。

历史专家评价汉朝-历史学家对汉朝的评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8年,王莽取得***,取代汉朝而称帝,将国号改为“新”,西汉王朝至此结束。公元25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刘秀身为西汉皇族,故仍定国号为汉,但建都洛阳,年号建武,是为汉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全面改革王莽所实施的旧政策,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以进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限;废除“官奴”;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

为什么汉朝几乎没有人称赞卫青

卫青历来的评价都非常高,无论是汉朝还是后世,对于卫青的赞誉还是比较多,所以说汉朝没有人称赞卫青这个说法不正确。而之所以产生这种错觉,主要的原因还是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对卫青具体细节介绍的比较少,相比李广就显得比较苍白。

历史专家评价汉朝-历史学家对汉朝的评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卫青作为汉武帝时期的帝国双壁之一,他首次出征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接着是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一改汉朝相对匈奴的被动局面,而后是漠北之战击破单于,彻底扭转了汉匈之间的局势,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卫青不仅仅是功勋卓著,而且人品一流,他敬重人才,为人谦虚。在卫青地位的日益尊重的时候,汉武帝希望群臣见大将军行跪拜之礼,汲黯却依然行揖礼,卫青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尊重汲黯,经常向他请教国家和朝中的疑难之事,看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很多人。

历史专家评价汉朝-历史学家对汉朝的评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卫青对待属下也是体恤士兵,手下的将领对卫青也是非常的佩服,司马迁《史记》中记载‘大将军材干绝人……众将皆乐为大将军所用’。可见在汉朝的时候,卫青也是非常受到大家的尊重。

苏建是卫青老部下,以校尉从卫青封侯。又参与建朔方。漠南遭遇意外,仍奋战一天不降,他对卫青的评价是“吾尝责大将军*(卫青)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原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

淮南王刘安的谋士伍被,应该说是卫青的对手,他对卫青的评价是“大将军遇士大夫以礼,与士卒有恩,众皆乐为用。骑上下山如飞,材力绝人如此,数将习兵,未易当也。及谒者曹梁使长安来,言大将军号令明,当敌勇,常为士卒先;须士卒休,乃舍;穿井得水,乃敢饮;军罢,士卒已逾河,乃度。皇太后所赐金钱,尽以赏赐。虽古名将不过也。”能让对手如此佩服,可见卫青魅力十足。

《汉书》的作者,著名的史学家班固对卫青的评价就非常高,他认为“长平桓桓,上将之元,薄伐猃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合围单于,北登阗颜。”对卫青的功绩给予了很高的肯定。

即使是司马迁,他在《史记》中虽然对卫青的具体细节描写的不多,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卫青“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的功绩。

整个历史上看来,卫青的评价还是比较高,而后世的一些怀才不遇的书生、才子,经常以李广难封自比,所以就要树立卫青这个关系户进行打压。而卫青做到了让部下尊敬、让对手钦佩,让史学家赞赏,可谓一代名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专家评价汉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专家评价汉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