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的酿酒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汉朝的酿酒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汉朝制酒工艺?
新汉王莽当权,恢复西汉时期酒的专卖,为此,制定了详细的酿酒原料的配比,即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出酒率220%,这个比例与现在的也很接近。从中也可看出,酒曲的用量很大(占酿酒用米的50%),这说明酒曲的糖化发酵力不高。
《齐民要术》中的补料法除了上述的"递减补料法"外,还有"递增补料法"。如"法酒第六十七"国的"__米酒法",次加料3斗三升,第二次加六斗六升,第三次加一石三斗二升,第四投加料二石六斗四升。最重要者应是根据曲热强盛决定加料量。
汉代开始***用喂饭法,从酒曲的功能来看,说明酒曲的质量提高了。这可能与当时普遍使用块曲有关。块曲中根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比散曲中的相对要多。由于这两类微生物可在发酵液中繁殖,因此,曲的用量没有必要太多,只需逐级扩大培养就行了。喂饭法的方法故在本质上来说也具有逐级扩大培养的功能。《齐民要术》中神曲的用量很少,正说明了这点。
齐民要术记载的制酒内容?
《齐民要术》中酒的生产技术占了一定篇幅,八例制曲法,四十多例制酒法,录的是汉代以来各地区(以北方为主)的酿酒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酿酒技术总结,对后世酿酒技术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古代的酒是怎么酿的?
《礼记·月令》中提到了用曲造酒的六点注意事项:“秫稻必齐,曲粟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
要求造酒用的谷物必须成熟,投曲必须及时,浸煮时必须保持清洁。
造酒用的水质必须要好,器皿必须用优良的陶器,火候必须适宜,这其实也是对我国古代酿酒技术的科学总结。
汉代由于制曲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不同的谷物制曲,从而增加了酒的品种。
北魏的《齐民要术》专门讲了制曲酿酒的方法,列举的12种制曲法中,有两种是碎块的散曲,有10种是饼状曲,这些饼曲至今仍是酿造高粱酒最常用的曲。
唐宋时期,制曲技术进一步发展,酒的品种更多了。
北宋时还出现了一部论述造酒的专著——《北山酒经》。
巽风齐民要术记载的制酒内容?
《齐民要术》中酒的生产技术占了一定篇幅,八例制曲法,四十多例制酒法,录的是汉代以来各地区(以北方为主)的酿酒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酿酒技术总结,对后世酿酒技术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酒的历史起源多少年?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酒的历史。传说酿酒的起源已有5000年历史。但也众说纷纭,尚未定论。
1.始于5000年前:酿造啤酒。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米家崖发现了酿造啤酒的相关器物,阔口罐、漏斗、小口尖底瓶和可移动的灶,出现于公元前3400年到公元前2900年。
2.始于黄帝时期:酿造醴酪。《黄帝内经·素问》记载黄帝和歧伯讨论酿酒的情景,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
3.始于夏禹朝:1987年8月23日《新民晚报》刊登“山东莒县发现5000年前的酿酒器具”,包括陶盉、鬶、高足杯、觚、爵、壶、角等。饮酒器有大量的陶制品和精美的青铜制品。
4.始于商周朝:酿造药酒。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表明,商王朝时期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所有的社会活动都受到礼的制约,而这种礼的实质,便是酒。还设有有酒正、酒人之职官,专门负责管理酒的酿造和使用,以保障祭祀燕飨之需。
5.始于汉代:酿造蒸馏酒。出现青铜蒸馏器,由甑和釜两部分组成。在四川彭县、新都先后两次出土了东汉的“酿酒”画像砖,其图形为生产蒸馏酒作坊的画像。
6.始于唐代:有诗词为证。雍陶“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显然,烧酒即白酒已在唐代出现,而且比较普及。隋唐文物中,还出现了只有15~20mL的酒杯。
7.始于宋代:大曲酿酒。北宋田锡《麴本草》经过2~3次蒸馏,度数较高,饮小量便醉。《宋史》中所指的“腊酒蒸鬻,候夏而出”正是今日大曲酒的传统方法。
8.始于元代:固态蒸馏酒。李时珍《本草纲目》“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蒸馏方法与现在所使用的甑桶固态蒸馏相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的酿酒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的酿酒历史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