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电影三国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电影三国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第一个电影?
《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并在前门大观楼放映,该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
影片《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张于伟演的三国叫什么电影?
张于伟演的三国电视剧叫做《三国》,是由高希希执导,陈建斌、于和伟、陆毅等人领衔主演的古装历史剧。该剧从曹魏的全新视角切入,抒写了魏国大军师司马懿跌宕起伏的***一生,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后三国时代。
黄渤演过三国了喜剧古装电影。电影名叫什么?
大电影之数百亿(2006)
导演: 阿甘
编剧: 宁财神
主演: 姚晨 / 黄渤 / 焦阳 / 曾志伟
类型: 喜剧 / 动作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06-12-29(中国大陆)
片长: 94分钟
又名: 大电影之数百亿 / Big Movi
你觉得张艺谋的《影》跟三国有关吗?为什么?
一句话概括:有关系的。
《影》一片强调阴阳,而《影》和三国的故事恰好也互为阴阳:《影》尽管独立成篇,但是其故事的蓝本深受三国的影响。
原剧本是朱苏进的《三国·荆州》,其后张艺谋再度创作基础上完成,原剧本已经是三国的架空题材,《影》和三国的渊源极为深厚,实际上这是从吴国的角度完成的“夺回荆州”的故事。
1、地名相似
三国原名为荆州,《影》中为“境州”,发音相似。三国中刘备有着“借荆州”的故事,《影》中自然存在着炎国长期霸占沛国境州的对应背景。
2、守将人设相似
三国中自然是大将关羽镇守荆州,关二爷使得一手青龙偃月刀,拥有万夫莫开的气势。反映其勇猛的典故不可胜数:“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其威名威震华夏,逼得曹操一度动了迁都的念头。《影》中对应的大将杨苍自然也是使得一口好刀,号称三合速杀,几乎没有挺过三刀之人。同样,关羽和杨苍性格方面也有相似之处:即君子又自负,不屑于耍阴谋手段,正大光明的讨伐敌人,但也容易自视甚高轻视敌人的阴谋诡计。所以两者最终大意失荆州/境州。
3、配角相似
关羽的儿子叫关平,随父在荆州战役中被俘身亡。而杨苍的儿子叫杨平,在保卫境州的战役被青萍公主耍诈刺死。同理,吴国有孙尚香,不好女红好刀枪,赫赫有名的刘皇叔在新婚之夜,也被全副武装的孙尚香和女侍卫惊得哑口无言。而沛国的青萍公主自然也是倾国不让须眉,不仅嫉恶如仇,而且为了报复杨平的轻视而潜入敢死队,刺杀杨平成功。自然,三国中孙尚香被嫁给刘备,为的是巩固孙刘联盟,青萍公主被嫁给杨平做妾也是缓兵之计。毕竟吴国/沛国最终都撕毁了盟约,夺回了荆州/境州。
4、沛国人物相似
三国中的鲁肃其形象近乎于迂腐的长者,几次三番制止了吴国欲对蜀国用兵的行动,但是本人对吴国的主公则是忠心耿耿,对周瑜也是义气相加。而《影》中的鲁严则是收了杨平金子为炎国通风报信的叛徒,甚至能够带回炎国屈辱的和谈条件,其人设不禁令人浮想连连。
周瑜在三国中被塑造为能力出众但是心胸狭小的都督,但是根据三国正史,都督本人能力出众,心胸也很宽广,忠于吴国,积极奔走,呼吁简历孙刘联盟,在赤壁中大败曹操,为三分天下打下了基础。而《影》中的子虞则继承了能力出众、心胸狭隘的特点,编剧还添加了夺权窜位的政治野心,不惜挑起炎国与沛国的战争,达到自己的狼子野心,可谓重重黑了周瑜一把。当然正史中“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也一并继承,子虞都督善音律,尤其是夫妻合奏。
小艾则是小乔的翻版,除了美貌相似,但是三国中对于小乔没有过多的描写,而小艾的谋虑胆识不逊子虞,甚至在破解杨苍的刀法方面献计献策,实在是女中的英雌。
5、最终结局的相似
吴国靠着陆逊的“白衣渡江”夺取了荆州,沛国依靠子虞的计谋也夺回了境州。
沛国在设置上高度碰瓷吴国,尽管两者讲的故事完全不同,一个重视谋略,一个重视人性,但是其故事外壳相似性,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三国的设定,或者说老谋子的团队原本的设想就是取材于三国,因此连更多原创内容也不愿多做?
作者:布拉格牛肉面
《影》从头至尾没有提到三国,既没有一个三国时期人物的名字,也几乎没有三国时代的地名,从表面上看《影》与三国历史没有什么关系。
但仍然可以把《影》看作是一部“三国戏”,因为剧中隐含的三国符号很多,也非常清晰,让人很容易与三国故事对号入座。
1、炎国与沛国似盟友又似敌人,或者说表面是盟友其实是敌人,这种关系非常符合蜀汉与孙吴之间的关系,孙吴最终偷袭了蜀汉的荆州,剧情与此也相吻合。
2、《影》中双方明争暗斗的关键地点境州其实是就是荆州,不仅读音相近,而且其地位与吴蜀相争中的荆州也完全相仿。
3、从剧中人物发型、服饰、道具、兵器等设计来看,也与近年来热映的三国题材***剧相仿,虽然它们未必都符合历史,但从艺术的角度看是带有一定时代风格的。
4、《影》中人物关系设置方面也参考了一些三国历史,比如境州守将杨苍其实暗指的是关羽,所以杨苍的儿子名叫杨平,暗指关平,而沛国方面,沛王自然影射的是吴王孙权,孙权有个性格泼辣的妹妹,而剧中的沛王也有。
5、《影》是最重要的矛盾线索是在沛王与大都督子虞之间,这影射了两桩历史“疑案”,孙吴的“大都督”周瑜和吕蒙都英年早逝,有人认为他们死得有疑问,是孙权背后谋害的,《影》借鉴了这样的历史传说;
6、《影》中的一些环境设置也与三国历史有一定联系,比如《影》中自始至终在下雨,这与关羽死前江、汉一带连下了几十天大雨很相似。
总之,《影》的三国元素非常丰富和明显,它是一部影射三国历史的电影,事实上这部电影最早的剧本是朱苏进的《三国·荆州》,早期对外宣传也用的是这个名字,后来改成了《影》,并删掉了与三国有关的全部人名、地名等。
张艺谋导演为什么这样做呢?恐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使人物设定和故事发展不受历史真实的限制,一旦用三国人物的名字和三国地名,人们就会把它当成三国历史剧,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虽然可以不同,但艺术真实一般只能补充和丰富历史真实,而不能过度扭曲和改造,比如 《影》中对于沛王和子虞之间的关系,虽然有历史猜测可作依据,但毕竟那不是公认的史实,容易引起争论。
另一方面,《影》中阐释了一种特有的生命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其意义不仅局限于三国时代,而是“放之历史而皆准”,用较为模糊的背景去处理,比固定在某一特定时期更使之具有普遍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电影三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电影三国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