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伏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伏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三国杀伏兵一回能用几个?
  2. 三国杀程昱伏兵可否重复?
  3. 破阵三国伏兵出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4. 三国群英传3伏兵连阵效果?
  5. 赤壁之战为什么要设下三支伏兵?

三国杀伏兵一回能用几个?

在三国杀中,伏兵是程昱的技能,在一回合可以最多使用自己全部的伏兵牌。

三国历史伏兵-三国历史伏兵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设伏:结束阶段,你可以记录一个基本牌或锦囊牌的名称并扣置一张牌,称为"伏兵"。当其他角色于你回合外使用手牌时,你可以移去一张记录名称相同的"伏兵",然后此牌无效。若此时是使用者的回合,则其本回合所有技能失效。

从技能可以看出,当对手使用和自己伏兵相同类型的牌时,我们可以发动技能让其无效,因此最多是可以使用全部伏兵牌的。

三国历史伏兵-三国历史伏兵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国杀程昱伏兵可否重复?

不可以重复同一只队伍,里面只能有一个武将携带一个长。

技能展示:

三国历史伏兵-三国历史伏兵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设伏】

结束阶段,你可以记录一个基本牌或锦囊牌的名称并扣置一张手牌,称为“伏兵”。当其他角色于你的回合外使用手牌时,你可以移去一张记录名称相同的“伏兵”,然后此牌无效。

【贲育】

当你受到伤害后,你可以选择一项:1.将手牌摸至与伤害来源手牌数相同(最多摸至五张);2.弃置大于伤害来源手牌数张手牌,然后对其造成1点伤害。

破阵三国伏兵出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1.襄阳防守战。 曹仁三国第一守将2.刘备火烧博望坡 使曹操暂无南顾之心 后人把这又算给了诸葛3.赵云的空营计 诸葛的空城计那是后人编的4.张辽的合肥之战,八百破孙权10W大军当以守城战而言,看看曹仁吧

三国群英传3伏兵连阵效果?

三国群英传3中,伏兵连阵是一种以伏击和连续攻击为主要战术特点的战阵。其效果主要体现在战场上能够给予敌军意想不到的打击,然后迅速转移位置发动下一波攻击。

这种战术能够有效地消耗敌军的士气和战力,造成敌军混乱和恐慌。在游戏中,使用伏兵连阵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并且能够有效地提升我方部队的战斗力。因此,玩家在游戏中需要善于运用伏兵连阵来实现战局的扭转和最终的胜利。

赤壁之战为什么要设下三支伏兵?

就《三国演义》而言。赤壁大战,曹操为周瑜所大破,八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仓皇而逃。那么诸葛亮为何不一鼓作气截击曹操,而言分为三部分伏兵,分段伏击呢?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载,诸葛亮安排了以下三路伏兵:

第一路:遣赵云埋伏于乌林小道。

谓赵云曰:“子龙可带三千军马,渡江径取乌林小路,拣树木芦苇密处埋伏。今夜四更已后,曹操必然从那条路奔走。等他军马过,就半中间放起火来。虽然不杀他尽绝,也杀一半。”

实际战况:

说犹未了,两边鼓声震响,火光竟天而起,惊得曹操几乎坠马,刺斜里一彪军杀出,大叫:“我赵子龙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操教徐晃、张郃双敌赵云,自己冒烟突火而去。子龙不来追赶,只顾抢夺旗帜。曹操得脱。


第二路:遣张飞埋伏于葫芦谷口。

又唤张飞曰:“翼德可领三千兵渡江,截断彝陵这条路,去葫芦谷口埋伏。曹操不敢走南彝陵,必望北彝陵去。来日雨过,必然来埋锅造饭。只看烟起,便就山边放起火来。虽然不捉得曹操,翼德这场功劳也不小。”飞领计去了。

实际战况:

早见四下火烟布合,山口一军摆开,为首乃燕人张翼德,横矛立马,大叫:“操贼走哪里去!”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两边军马混战做一团。操先拨马走脱,诸将各自脱身。张飞从后赶来。操迤逦奔逃,追兵渐远,回顾众将多已带伤。


第三路:遣关羽埋伏于华容小路。

孔明曰:“云长可于华容小路高山之处,堆积柴草,放起一把火烟,引曹操来。”云长曰:“曹操望见烟,知有埋伏,如何肯来?”孔明笑曰:“岂不闻兵法‘虚虚实实’之论?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他见烟起,将谓虚张声势,必然投这条路来。将军休得容情。”

实际战况:

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操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

根据以上描述,不难看出,曹操虽然兵败,但手下依旧有不少战将兵士,如张辽徐晃许褚张郃等。而诸葛亮由于刘备本身兵力并不雄厚,又要分兵追击败军收缴战利品,能用于伏击曹操的兵力只有六千多人。

若是诸葛亮将全部伏兵集中一处截击,必然激起曹操败军的奋力反击,即便仍能成功,相比自身伤亡也不会小。不如分段截击,逐步蚕食曹操的败军,让其仍抱有逃跑的机会,也不易激起曹军的奋死一战。等抵达华容道之时,曹军经过两轮打击,早已精疲力尽,没了奋死一战的气力和战心。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使关羽独守华容道,以达到放曹操逃生的目的。

赤壁之战中曹操实力强大,远远超过孙刘联军,在一战中消灭曹操的可能性基本没有。诸葛亮设下三支伏兵就是尽量削弱曹操的实力,使曹操无法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而孙刘双方则借此机会发展壮大各自的实力,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而关羽等将领并不情愿服从诸葛亮的指挥,诸葛亮利用“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这件事,巧妙的收取了关羽和全体将士的军心,从此军令畅通,为后来谋得三国鼎立的局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伏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伏兵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