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智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智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请谈谈《三国演义》的人生智慧?
《三国演义》的主要精髓,表现在五个方面:对国家统一的强烈向往;对政治人物的评判选择;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华智慧的多彩展现;对理想道德的不懈追求。
三国演义中把有智慧的人叫做什么?
《三国演义》中,人们把有智慧的人称为(诸葛亮 );把奸诈的人称为(曹操)把心胸狭隘的人称为(周瑜)。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书中人物被塑造的栩栩如生,其中有些人物已经成为不朽的典型,好像还活在人群中,所以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诸葛亮),把奸诈的人骂作(曹操),把量窄的人谓之为(周瑜),把性烈的人叫做(张飞),把忠厚的人称作(鲁肃),把昏庸的人说是(刘禅)。
三国时期为何被称为人类智慧的巅峰?
说三国时期是人类历史智慧的巅峰,我不敢苟同。大部分人对三国的熟悉是来源于三国演义,来源于电影电视剧,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那些事是文学创作。诚然,原本历史上整个三国确实是人才辈出。
其实在乱世中都是出人才的,不光是三国,春秋战国不是吗,有苏仪张秦孙武;南北朝不是嘛,有陶渊明、吴道子,顾恺之等。五代十国不是嘛,有柴荣、朱温、李克用、冯道等等!大一统王朝就更不用说了。
只是三国演义太深入人心了,会给人错觉,以为只有三国最强,其他都是渣!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辉煌。
在下方山中人,最近在看南北朝,跟三国一样,也是乱世。私心以为,这段时期并不弱于三国时期。论名将,南朝陈庆之,北朝尔朱荣,皆是当世最强者,更不用说贺拔昆仲、侯景、慕容绍宗、斛律光、段韶、八大柱国、十二大将军这些一时豪杰了。论英主,高欢,宇文泰双璧争辉,宇文邕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可比曹操。论勇猛,高敖曹,,彭乐,萧摩诃,比霸王也不遑多让。
至于智慧,上面这些还有很多未提到的名将谋臣,皆智计过人。本人最喜欢的是韦孝宽,此人简直神了,像极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
离间计用起来得心应手,无往不利。最出名的一次莫过于,成功除掉北齐长城斛律光了。斛律光自结发从军,未尝败北,是韦孝宽最大的对手。这个军事天才,让北周君臣吃劲苦头。打吧打不过,还要附带自己的领土,不打吧,人家时不时过来巡视一波,收点郡县,拿点城池。怎么办呢?韦孝宽做了几首童谣传到北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o⊙)哦,不是这个,“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高山不推自崩,斛树不扶自竖”。百升为一斛,斛律光字明月,北齐皇帝姓高。这几句话简直攻破了北齐皇族的心,于是斛律光死在自己人手里,当然,随后北齐就被北周灭国了。
真可谓上战伐谋,然而,韦孝宽还有一次更厉害的战争,可以说是影响南北朝格局的一战,那就是发生在更早之前的玉壁大战。
公元546年,高欢倾全国之力,率兵进攻西魏,当时东西魏已经数次相争,高欢此次为灭国而来,然而就在玉壁城下遇到了坚守此地的韦孝宽。韦手中军士不过数千,却一点不怵高欢。高欢使人堆土山,妄图神兵天降,而韦氏则命人以木带土,使玉壁城始终高于高欢军。高欢不死心,大怒,“纵尔缚楼至天,我必穿城取尔”,使人城南挖地道,欲从下面进城。但是韦孝宽早已看穿一切,在城中大挖长沟,只要东魏军挖到这里,就群起而攻之。然后又堆积柴火,往地道里放火放烟,高欢这边死伤无数。
高欢此时怕了么?怎么可能!我在计较天下的时候,你韦孝宽还不知道在哪里呢!于是着人造攻城车,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但是韦孝宽秉着以柔克刚的原则,以布做幔。车虽猛,却无处发力。高欢又使人长杆缚上火把,欲烧此幔。结果韦孝宽造长钩,火把一来,直接勾走砍掉。高欢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分四路二十一道在城墙下挖坑,然后埋下木柱,再把柱子烧毁,城墙终于崩坏。韦孝宽急命人以木做围栏,东魏军还是没能冲进去。
高欢计谋用尽,仍不得法,只好威胁韦孝宽,你连援军都没有,还不赶紧投降?哈哈,不好意思,我感觉还不错,有兵有粮的,有本事你攻进来。高欢又诱惑城里其他人,说能杀了韦孝宽者,赏他个万户侯,官位什么,不在话下。韦孝宽也一依此例。至高欢本是为灭西魏而来,结果在一玉壁城进退不得,急火攻心,因而发病,只好退军。俗话说,趁你病要你命,韦孝宽造谣造的飞起,说高欢病重,被老子一箭射死了之类的,东魏军心大乱,高欢不得不硬着头皮出来接见各将军。有一突厥夫人多人不见高欢,很生气,高欢只能强行起来见她,毕竟突厥不好惹。此后,高欢身体一直没好,次年去世。
玉壁之战可以说是东西魏的转折点,自此,东魏国力大减,西魏稳步上升,为日后北周统一北方,隋统一全国打下基础。韦孝宽功不可没啊。
南北朝虽说不一定超过三国,但也差不了多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智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智慧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