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常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常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三国时期起止年代和建立者?
  2. 三国前后的历史发展?
  3. 三国的历史是中国还是日本?
  4. 九年级历史: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各指什么?它们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时期起止年代和建立者?

三国时期起自公元220年,止于公元265年,其中魏国由曹操的儿子曹丕于公元220年建立,于公元265年被司马炎代魏称帝。

三国历史常识-三国历史常识100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蜀国公元221年由刘备建立,于公元263年被魏所灭。

吴国是公元222年由孙权建立,于公元280年晋武帝出兵攻吴,吴帝孙皓归降称臣,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历史常识-三国历史常识100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国前后的历史发展?

司马炎统一三国后,为了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使得各诸侯称霸一方,晋武帝死后,哥诸侯为了争夺皇位形成了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

三国历史常识-三国历史常识100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305年,司马越在山东再次起兵,次年攻入长安,将惠帝毒死,另立惠帝弟弟司马炽为帝,自此晋朝大权落入司马越之手,八王之乱结束。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建立魏国,标志东汉王朝灭亡。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

公元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建立东吴***,标志三国鼎立正式形成。

公元263年,邓艾攻入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公元265年,晋王司马炎篡位,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晋军三路伐吴,东吴灭亡。

公元315年,匈奴攻破洛阳,西晋灭亡。

公元316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

三国的历史是中国还是日本?

这是中国古代的一段历史。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但也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造成了封建军阀割锯的局面。各个军阀间攻伐不断,最后剩下曹操集团,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三个较大军阀集团各自割锯一方,相互混战。

后来刘备在蜀称帝,为蜀国,曹操之子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号大魏,孙权称帝建立吴国。

最后魏国的司马昭父子先后灭蜀、吴,建立晋朝。

三国就是那个时候中国的一段历史。

九年级历史: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各指什么?它们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背景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时期过渡、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这一背景下诞生的。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三国同盟是是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在1882年结成的同盟。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阵营,三国同盟瓦解。

  

  三国协约是英国、法过、俄国三国在1907年签订的协议,他们都因为德国在欧洲的影响力不断上升而感到不安,因而结盟。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性质

  

  无论是三国同盟还是三国协约,其目的都是协调重新瓜分世界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种种矛盾,为引发战争时可以互相支援,从而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矛盾国和其矛盾有:1、法德矛盾(普法战争的后果问题);2、主要矛盾英德矛盾(世界市场和殖民地问题);3、俄奥矛盾(巴尔干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本质都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集团,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核心的反人类组织。

  

  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欧洲爆发了的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常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常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