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金坛宋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金坛宋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茅山书院的发展历程?
  2. 金坛有那些小吃?
  3. 宜兴市新建镇藏林村村名的由来?

茅山书院的发展历程?

茅山书院,创建于北宋天圣二年(***年),院址在江宁府三茅山后侧,即位于现在的江苏句容茅山,是北宋六大书院之一。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迁至金坛县顾龙山麓。关于茅山书院的记载,乾隆十五年《句容县志》载:“茅山书院,天圣二年处士侯遗于茅山营书院,教授生徒,积十余年。自营粮食。随奏请欲茅山斋粮田内量给三顷,充书院膳用之资,遗址今不可考。”

金坛宋朝历史-金坛宋朝历史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金坛有那些小吃?

1、【加蟹小笼馒头】

首创于清道光年间,用精白面粉、熟板油、蟹粉、猪肉配以调料加工制成。

金坛宋朝历史-金坛宋朝历史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加蟹小笼包是江苏省常州地区特色传统小吃,是常州小河沿浮桥南堍的万华茶楼于清道光年间首创,每年中秋节前后,桂花盛开之际上市供应。

加蟹小笼包,原来叫加蟹小笼馒头。(馒头诞生时本无包子这一称呼。宋朝开始北方人把有陷的馒头叫做包子,而南方仍然一律称为馒头。

金坛宋朝历史-金坛宋朝历史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今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南方也开始称包子了。小笼馒头诞生时,常州人仍无包子一说,故名为小笼馒头;如今因为语言环境的变化,一般都称为小笼包。

2、【蟹壳黄】

俗称小麻糕,常与***糕相配作为礼品。馅心有荠菜、葱油、白糖、豆沙等4种,用精白面粉、脱壳白芝麻配以调料烘制而成。

蟹壳黄是江苏常州传统风味小吃,俗称小麻糕,常与***糕相配作礼品用。其馅心有荠菜、葱油、白糖、明油豆沙等4种。其

特点:形似蟹壳,色呈金黄,油多不腻,香脆酥松,糖馅甜醇,咸馅味鲜。 蟹壳黄做法主要由三种,海派的作法有甜有咸:甜的主要以白糖猪油做馅,也有放玫瑰、枣泥、豆沙什么的;咸的以猪肉丁为主,考究的则要加进蟹粉、虾仁一类了。

3、【虾饼】

有近200多年历史。清代文学家袁枚《随园食单》有载:“虾饼,生虾肉、葱、盐、花椒、甜酒脚少许,加水和面,香油灼透”。

虾饼是一道美食,主要材料有生虾肉、面粉等。最早流行于江南地区,目前虾饼作为江苏省常州市的特色传统小吃,最为有名。在常州,由于虾饼的形状类似腰鼓一样打着皱又被称为“铜鼓饼”。

虾饼距今已有近200多年的历史。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随园食单》有载:“虾饼,生虾肉、葱、盐、花椒、甜酒脚少许,加水和面,香油灼透”。色呈金黄,外脆里软,香鲜可口。

以下是金坛的一些特色小吃:

1.面窝:金坛面窝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口感而闻名,它是将糯米粉和小麦粉混合后擀成薄饼,再将饼干砸成碎片,最后加入鸡蛋、油、花生等材料拌炒而成。

2.羊肉煎包:金坛羊肉煎包是以当地特有的羊肉为馅料,再用当地特有的面团包裹而成,煎得金黄酥脆,口感十分美味。

3.肉丸汤:金坛肉丸汤是一道汤类小吃,以猪肉为主要材料,加入多种调料和汤汁中煮熟,其特点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4.三鲜馄饨:金坛三鲜馄饨以肉馅、虾仁和鱼肉为馅,口感鲜美,是当地人喜爱的一道面食。

5.蟹粉汤包:金坛蟹粉汤包以蟹肉和蟹黄为主要材料,与肉类混合制成馅料,再包入馒头皮中,蒸熟后鲜香可口,是金坛的一道特色小吃。

宜兴市新建镇藏林村村名的由来?

     臧林村因宋代臧姓人家迁至而得名臧村,后传为“臧林”,是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村。

    臧林村地处宜兴、金坛、武进三市交界处,是由原来的臧东、臧西、臧北、后仁4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的。现有19个自然村组成,常住人口四千多人,户籍人口3342人,全村党员139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金坛宋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金坛宋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