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朝包拯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宋朝包拯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包青天时是哪位宋朝皇帝在位?
宋朝包青天时代在位的皇帝是宋仁宗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
包拯:
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 ,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
宋仁宗赵祯:
赵祯(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
早年历封庆国公、寿春郡王、升王,官中书令。 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
包拯是北宋还是南宋?
先说结论,包拯生活于是北宋时期。
包拯,便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包公——包青天。
北宋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包拯任开封府知府,在任期间改革诉讼制度,执法不惧权贵,铁面无私,因而威名远播。
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包拯病逝于开封,终年64岁。因其公正廉明受百姓爱戴,去世之后,后世民间将包拯的形象不断演绎、加以艺术塑造,期间诞生了《包公案》、《三侠五义》等艺术作品。
北宋亡于公元1127年,此时距离包拯去世已经过去67年,所以包拯是北宋人。
包拯出生(999年-1062年7月3日)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是北宋名臣,公元1027年(天圣五年)包拯进士及第。累迁监察御史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知谏院多次弹劾权贵再授龙图阁大学士1061年授枢密副使
包拯的简介?
包拯的简介: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
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
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
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朝包拯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朝包拯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