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唐历史旧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隋唐历史旧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看别人的书法,自己照着写一次,能练好硬笔字吗?
  2. 五代十国有哪些“诗词”?

看别人的书法,自己照着写一次,能练好硬笔字吗?

看人家的书法照着写,其实就是对临,这可以说是书法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但是,只练一遍肯定是不行的,要反反复复的练,把它写烂写透。另外一个前提是,这个人的书法要确实好。

隋唐历史旧书-隋唐历史书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能看到一副自已真心喜欢的好字是值得窍喜小***。它不仅让你学练书法有所参照,更重要的是可以点燃你去学习仿效的***与冲动。古代的读书人爱写字,和那个时代又没有照相机复印机,更没有快递,他们隔着千山万水,不惜历时数月舟车劳顿,亲往观瞻胜迹。现在方便了,有网络有微信群,还有抖音小***,足不出户就可以看。所以不要说今日的书法环境氛围没有古代好,古人有古人的长处,今人有今人的优势,只要心诚手勤,是可以学好书法的。

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好字,不由自主的想去学习借鉴,但究竟怎么学怎么借鉴,则是方***的问题,值得深思熟虑一番。一般来说,重在笔法字法的技巧,先形体后精神。我们常讲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形体就是树木,树林即是精神。书临百遍,其功自见,要相信,只要下的功夫够足,就没有学不来的字。

隋唐历史旧书-隋唐历史书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

感谢邀请!

隋唐历史旧书-隋唐历史书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答案是肯定的,我就是这样学书法的。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经历,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第一,看到自己喜欢的字就有一种学习的冲动。我上小学的时候是照着父亲的字写字,进行毛笔字的涂鸦,后来就慢慢产生了兴趣,无论是走到哪里,看到自己认为好看的字就在那里审视半天!比如:一些匾额、风景区的名人题词、报纸杂志上刊登的作品等等。后来还制作了三本剪报,上面都是在报纸和杂志上剪下来的书画作品照片,有时间了就照着上面的字进行临摹。

第二,就是到了后来看到旧书摊上的书法字帖,自己买回来研究,摹写。现在就不用这么费劲儿了,出版的字帖很多,版本印刷也很清楚了,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好处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好版本,弊端是自己不知道怎么选择了!所以有的时候就会请教一下别人来推荐学习什么版本好?先练什么字体比较好?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个问题:先练什么字体好?

一般情况还是建议先练正书(楷书、隶书、篆书)比较好,掌握了一些基本用笔方法和技巧之后,在去学习行书、草书。

第四,就是要尽量保持字体专一,不要太杂,写好一家也是不易了。并且,熟能生巧,掌握一家的技法,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够创作的时候在考虑是不是再添加一些自己风格需要的东西,这样就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了。

第五,也是写好字的前提,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要认为书法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长期坚持,不能浅尝辄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话,就会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

可以的!看别人的书法,自己照着写,就是临摹,这就是学习书法的有效方法。

1、首先,一定要选写得好的范本来照着写,因为你选的范本直接决定你写出来是什么样子。就好像照着图谱来画画,谱上是什么样,画出来也就什么样。我们买的字帖,就是古今书法家的优秀的范本。

毛笔书法我们建议一律选古代优秀法帖作为范本;硬笔字可以向当代比较优秀的硬笔书法家取法,比如沈鸿根、吴玉生、田英章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2、其次,照着写一次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人能像复印件一样,过一遍就能机器记忆,写出一样的来。学习书法需要反反复复不断临习,才能把别人优秀的技法学到手。

3、此外,需要不断总结书写经验技巧。比如所附图三张图片,牛字旁、右耳旁、火字旁,需要在练习的时候,掌握其书写技巧,怎么起笔、运笔、收笔,各点画怎么布置,等等。通过总结,最好梳理成文字,这样就有了很好的经验,再碰到同类型的字,写起来就迎刃而解了。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首先,你得对你见到的字帖感兴趣。分析研究字帖的点划搭配和间架结构,重复练习,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说不能三心两意的,但必须一直写下去。汉字太多,五花八门,要多写,见到字就写,就算写一辈子也还是有你没写过的字。一点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谢谢邀请!

简单来说,看到自己喜欢的书法作品,然后照着写,这就是临帖。如果想练好书法,包括你说的硬笔书法,临帖都是必须经过的过程,也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但是,临帖的过程也并非那么简单,从选帖到临习的方法,都要认真对待,否则很容易误入歧途,或者事倍功半,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我前面的一些文章中,已经详细讲述过选帖和临帖的注意事项,为了便于理解,我还是简单讲解一下几个重点,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首先是选帖的问题,并非像你说的那样,看到喜欢的字就照着写,这样很难保证你选择的范本是否具备了应有的水准。如果只是为了把字写得好看一些,选帖的范围的确很广。不管是古人的法帖,还是今人的硬笔书法,都可以引为范本,以供临习。前提是书法水准达到了大多数人认可,并且是你非常喜欢的字体,其它都无需多虑了。

换言之,如果你习字的目的是以书法家为标准的话,选帖的范围就应该首先集中在古人的经典法帖。尤其是魏晋小楷,以及赵孟頫、文徵明等经典小楷法帖,更是硬笔书法临习的上佳选择。

至于临习的方法,我也在这里简单地说一下。应该***取对临和背临相结合的临习方法,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有效解决离开字帖便无所适从的情况。具体点说,就是每个字不宜临习超过4遍。第一遍对临,也就是照着写一次;第二遍背临,就是凭对临的印象,自己写一遍;第三遍就是把背临的字和范本上的字仔细比较一下,把出现的问题记住,并对临一遍;最后再带着问题背临一次。不管写得怎么样,这个字最好不要再写了,可以接着临习别的字,每天临习十几个字为宜。等第二天再重复这样的临习方法,效果非常好。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根据教学经验总结的方法,属于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五代十国有哪些“诗词”?

谢谢邀请,回答如下:

首先推荐五代十国时期蜀国开国皇帝王建的妃子"花蕊夫人"一首: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闺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南唐后主李煜那首巜虞美人》推荐应该无人反对吧。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失国之恨,痛入心扉!


五代十国中,著名词人以西蜀和南唐居多,水平较高,前者以韦庄和欧阳炯等人。南唐则有冯延几,李璟、李煜等人。其中,个人认为李煜应贵为词国皇帝!

巜菩萨蛮》:***尽说江南好,***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题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已

谢谢邀请。

我看了大家的答案,很多人都写了五代十国诗词的发展由来,这里我不再赘述。只说说当时的代表人物与代表诗词。

首先咱们说《花间集》的首位人物,亦是花间派的鼻祖——温庭筠。他精通音律,工诗擅词,作赋才思敏捷,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

先说他的诗,有一首《瑶瑟怨》我是最熟悉的,其他的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按照他的名字索引。

《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再说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温庭筠的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大家看过电视剧《甄嬛传》的应该都听过。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还有韵律流美,幽约词境的《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赛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还有清新疏朗的《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下面说一下和温庭筠合称“温韦”的韦庄,韦庄以词名世,词以清疏著称,词风趋向自然清丽。因为韦庄自身的经历,所以他的诗词大多是结合自己的身世有感而发。所以会有很多咏史怀古思乡诗作。如《江外思乡》和《金陵图》

《江外思乡》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金陵图》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再看他的词作《菩萨蛮•***尽说江南好》

***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思帝乡•春日游》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其他的像南唐二主李璟和李煜的生平和作品大家也一定是熟记于心,这里不再重复,只说一说冯延巳。

冯词注重心理体验,情致缠绵盘郁,词风雅丽,细腻深婉。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谒金门•风乍起》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长命女•春日宴》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不知大家还知道那些诗词呢?欢迎留言讨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唐历史旧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唐历史旧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