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错误常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错误常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中最可怕的4个谜团?
诸葛亮七星续命之谜
传言诸葛亮的七星灯不么,将可以续命。但七星灯最终还是灭了!那么七星灯是被魏延故意弄灭的吗?
当时诸葛亮伐魏,至六出祁山,心血日耗,自治命不久矣,就将后事嘱托诸将。姜维谓用祈寿之法,给诸葛亮续命。诸葛亮设七星灯,终日步罡踏斗以禳之。
1-忠奸难辨
孙坚在得到传国玉玺前后判若两人。
2-马超隐没之谜。
3-刘备到底有多强。
4-貂蝉下落之谜。
貂蝉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貂蝉拜月之说。貂蝉作为东汉司徒王允的一颗模子,在除掉奸臣董卓的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她在吕布死后却成为一个谜。
请别告诉我这是三国正史结局?
不是三国正史结局"三国正史"是指《三国志》等史书记载的历史***,而结局是指某个事情最终发展的结果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是三国正史结局,因为三国正史中并没有明确描述某个特定***的最终结局
但如果您想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可以阅读相关史书以了解其历史结局
不是因为三国是一个历史时期,历史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局,而且故事和历史事实有区别,因此不存在一个明确的结局三国故事有很多版本,每个版本结局都有所不同,所以如果想知道结局,需要明确具体参考的版本
因为《三国演义》,人们对三国历史有哪些错误的认知?
先回答,《三国演义》不会让任何一个正常人对历史产生错误的认知。
你可以随便翻翻,那些精通三国历史的大神,谁说过“《三国演义》不是历史,会如何如何,巴拉巴拉的”?相反,他们都是对《三国演义》很敬重。
只有那些半瓶子醋,甚至连半瓶子醋都算不上的,才会上来就说《三国演义》不是历史。这样的人并不是多熟读史书,绝大多数仅仅是看过几篇网文,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也仅仅限于三国志三个字而已。
有个精通三国历史的大神就说过〖指责《三国演义》不符合历史的,绝大多数是没看过《三国志》的〗。
《三国演义》就是部***,谁把***当成历史,只能说明他初中语文在逃课中度过的。还有的,你明明说了,只讨论《雍正王朝》电视剧里的内容,不讨论历史,他上来就给你说“小编拿电视剧当历史,未免贻笑大方。仔细看几遍史料再来”。也只有这样的人会把***当历史了。
好了,看题主的本意,是想问演义中跟历史上有什么区别吧?那随便举几个例子:
一,曹操南征,演义中是八十三万号称百万,夸张了。以当时的补给能力,供不了这么多人。实际上是二十万,号称八十万。同样,刘备东征七十万,也太夸张。
二,关羽过五关,是绕着许昌转圈子。
三,真正战争中,大将都是在后方指挥,不会冲在前头兵对兵,将对将的。
四,战史上极少有能阵中斩将的,而关羽斩颜良无疑是其中之一。但在演义中两边大将动不动就出来对砍,并且关羽能斩颜良还是因为马快,无疑把这一战绩矮化了。
五,演义中因为马腾被杀,马超才攻打曹操。历史上,因为马超攻曹,马腾才被杀。这样一改,抹去了马超不孝的污点。
六,董卓之乱时赤兔马出场,那年是189年。关羽败走麦城时还骑着它,那年是221年,总共跨了32年。而马的寿命大约30年,15年以上就是老马。要换个年轻力壮的马骑,没准关二爷就能逃出生天了。
七,赵云在228年诸葛亮二次北伐前夕去世,七十三岁,也就是说赵云是155年生的。而黄巾起义那年刘备二十八岁,也就是说刘备是156年生的。这样看来,英俊潇洒的四弟赵云比他大哥还大一岁呢。
八,演义中的诸葛亮过于侧重军事,还时不时装神弄鬼一番,让人忽视了诸葛亮治国之能。
九,略去了不少曹操屠城的历史记载,给人一种曹操还挺爱民的感觉。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历史事实方面相差很大,演义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桃园结义,三气周瑜,空城计,草船借箭等等,其实这些精彩的片段都是加工过的,有的真实存在,而有的改编很大。比如桃园结义,史无明文,只有记载“恩若兄弟”一类。三气周瑜把周瑜气死也不存在,周瑜其实心胸宽广,并且博学多才,时人有谚说“曲有误,周郎顾”。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心理战空城计,诸葛亮草船借箭,也都不存在。
在一些日本游戏的影响下,我们对三国历史容易产生一些什么错误认知?
小编只是粗读三国,并没有什么特别深入严谨的研究。此文浅谈日本游戏如何影响我们的三国史观,若有言之不周、史料讹误之处,还望读者朋友斧正。
当下最火,也能够影响我们对三国历史认知的日本游戏,无外乎是光荣公司的《真·三国无双》系列和《三国志》系列了。(小编也算是两个系列的老玩家了)
个人认为,三国的割据局面是由外戚专权、宦官秉政、天灾频发、农民起义、官僚***等等等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许多学者老师围绕三国时期(广义的三国时期由184年黄巾之乱开始)群雄割据的起因、过程,著书著文无数,都难有言透、述全者。而简简单单的一款游戏,对我们的三国史观有一些"错误"的引导,也是十分正常的。
《三国志》
个人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算是一款比较良心、考虑得比较周到的游戏了。它对于历史人物、***的考证还是相对严谨的。它也不是简简单单的领兵打仗,而是要求玩家综合内政、外交、自身财政状况与粮食产出、军事、其他***的实时情况、人才、名品等等因素来做出决策,算是有一些"纵横"的味道了。
至于探讨《三国志》对我们的错误引导,我仔细思考了一番,其实与我们评价《三国演义》是类似的——游戏与***类似,需要对复杂的历史状况做艺术的简化与处理。因此二者都很容易让读者/玩家沉醉于作品中对人物个人性格特点的凸显、特定***的渲染,而忽略了研究历史所必须考虑的许多其他因素和方面。历史人物不是简单的属性数字和个人技能就能概括,历史更不是借助一个个朗朗上口的故事就能讲全讲透的。把"天下"高度浓缩为襄阳、许都、徐州这样一座座城池,而忽略了广大的农村、郡县;把战争的胜利归结为某位武将的神勇、某位谋臣的一个计策,而忽略了作为战争主体的千军万马;把三国机械简单地理解为魏蜀吴三国相斗,而忽略了三国时期封建地主、官僚阶级争权夺利的本质。换言之就是只能由一个较为狭窄、简单的视角去看历史。
艺术处理带来的思维简单化,不能怪责于光荣公司,更不能怪罗贯中。反倒应该感谢他们,给予我们这些普罗大众一个简单易懂的切入点,去了解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
《真·三国无双》
对于这款让人热血沸腾的经典,若要从历史的角度去看,我只能说:
就当它只是一款游戏吧。
↑三国时期竟有大家闺秀上战场?王元姬你这么凶悍,司马昭受得了嘛?
↑黄盖的武器是……矛?
不对!是锚!
曹魏兵:此神人乎?
↑魏延和周泰无端端就成了哑巴。
↑贾诩什么时候变得武艺高强文武双全上阵杀敌了?事实上,几乎每个阵营都有谋士上阵,甚至还有谋士NPC。
↑谁规定蜀汉将士绿色系、孙吴红色系、曹魏紫色系的?还有,武将全部步行,不骑马?
三国无双对人物个性的渲染十分鲜明,但是也过于鲜明了一点,甚至可以说有些夸张了。对于当时兵刃、武术招式、作战形式的考究也是较为欠缺的。还有三国无双的任务设计,我相信历史上的攻城略地绝非是那个样子的。
不过三国无双对于人物生平、历史***的再现,大体上还是可以的。但是如前文所云,这也只是一款游戏,它所需要做的,只不过是塑造***的游戏画面与游戏体验,渲染人物特点,而对于历史自身,则免不了或多或少的夸张艺术处理。
应该说,无论是游戏亦或是《三国演义》***,都不是三国历史最真实的反映。对此也没有必要针对日本或者是针对游戏产业去刻意做文章。游戏,咱就痛痛快快地玩。
读三国,除了读《三国志》、《资治通鉴》(还有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克服了《资治通鉴》编年体时间易被割裂的弊端),也推荐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吕思勉老师的《三国史话》、柏杨老师的《柏杨品三国》等著作,后三者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更加深入浅出,简单易懂。
不过话说回来,通俗近人的《三国演义》对于一般读者来说,个人认为,就是最佳的三国入门读本,更是流传百世而不衰之经典佳作。
写于荔湾
2017.12.17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错误常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错误常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