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唐的历史文献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隋唐的历史文献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什么关于唐朝的历史文献,就像《史记》《资治通鉴》这类的?
唐代笔记史料:
《大业拾遗记》、《隋唐嘉话》、《朝野佥载》、《北里志》、《兼明书》
《次柳氏旧闻》、《***传载》、《明皇杂录》、《因话录》、《奉天录》
《魏郑公谏录》、《唐国史补》、《南岳小录》、《唐阙史》、《广异记》
《封氏闻见记》、《***新语》、《五代新说》、《宣室志》、《独异志》
《开天传信记》、《唐才子传》、《桂苑丛谈》、《玄怪录》、《河东记》
《历代崇道记》、《书断列传》、《***创业起居注》、《唐摭言》、《定命录》
唐代***志怪:
《莺莺传》、《冥音录》……
散文:
《谏太宗十思疏》、《吊古战文》、《自撰墓志铭》、《陋室铭》
《送董生邵南序》、《孔子庙碑》、《五斗先生传》、《黔之驴》
《无心子传并序》、《小石潭记》、《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师说》
诗词:
《全唐诗》 《全唐五代词》
唐六典是关于唐朝律令格式的一种官方文献这句话对吗?
正确。
《唐六典》全称《***六典》,是唐朝一部行政性质的法典。是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唐玄宗时官修,旧题唐玄宗撰、李林甫等注,实为张说、张九龄等人编纂,成书于***二十六年(738年),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会典,所载官制源流自唐初至***止。六典之名出自周礼,原指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后世设六部即本于此。
隋朝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真的是像《独孤天下》当中的“傻白甜”吗?
一个十四岁嫁为人妇,就面临着娘家遭到家毁人亡、夫家受到政治监控,并将长期生活在随时会受到政治清算的女子,她有机会成为傻白甜吗?
《独孤天下》的某些编剧为了所谓的收视率,连基本的皮都不要了,对历史无知到什么地步,才会把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塑造成一个傻白甜的形象,真的是误人子弟!
无论是独孤伽罗的出身,还是她所处的政治环境,根本就没有傻白甜的理由。
独孤伽罗的血液里没有傻白甜的基因。
据《魏书》、《北史》等记载,北魏孝文帝实行了汉化改革后,鲜卑母系氏族并没有完全消亡,“妇持门户”的风气成为北方普遍的社会现象。
作为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成员独孤信的嫡女,公元544年出生的独孤伽罗,身上自然遗留了父系的基因。
她的母族清河崔氏是古中国汉族政治文化的重要门阀大族,世代重视儒教道德和文化传承。
这样一位集父系英气和母族谦和的女子,我很难想象她是傻白甜!
独孤伽罗具有“雅好读书,识达古今”的见识,具有“见公卿有父母者,每为致礼焉”的大体。
某些编剧你们能理解史书中的这些话吗?你们太小看古代中国门阀世家对子女的教育,你们真的太浅薄了。
独孤伽罗的一生是傻白甜的绝缘体。
从公元544年出生,到公元557年出嫁,独孤伽罗经历了南北对峙、东西魏交战、北周代魏等历史时期。
在掌握西魏和北周政治权力核心的贵族家庭长大,又受到古代中国贵族式教育的少女,她的视野超出三尺闺阁是有一定的历史因素的。
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独孤伽罗嫁给杨坚;也就在这一年,她的父亲独孤信被宇文护逼迫自尽,导致娘家家毁人亡。
加上夫婿杨家(主要是杨坚为了保护独孤伽罗)不肯依附宇文护,政治地位也岌岌可危,随时都有翻车的可能。
在这样的白色政治恐怖下,独孤伽罗如果是傻白甜,整天就知道为了情、为了爱瞎折腾,恐怕杨坚早就把她推出去换取荣华富贵了。
身负娘家血海深仇,又不能给夫家惹祸,如果没有隐忍、睿智、心机的能力,独孤伽罗怎么可能活得长久。
所以独孤伽罗绝对不是傻白甜!
她支持丈夫杨坚夺取外孙的江山也不是突然黑化,而是她本身就是一位果敢善断,拥有大智慧的女子!
巾帼不让须眉,独孤伽罗不愧是一代“圣后”!《北史卷十四.列传第二》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感谢邀请。没看过这个电视剧,不知道它都讲述了啥。但题目中的“傻白甜”还是懂的。就根据这“傻白甜”说几句。
家世背景不大可能培养出“傻白甜”:独孤皇后的父亲是有“天下第一老丈人”之称的独孤信。他是西魏、北周握有实权的将领。就凭他选的三个女婿,他识人、断事的能力就不一般。从汉末到隋统一中国,这之间的战乱长达三四百年(除了晋短时间的统一)。在乱局中生存下去,是需要智慧的。这种家庭出生的孩子不说天生的政治性动物也差不多。更重要的是,这么优秀的老爸都被迫***,离政治中心近是多么残酷的生存环境,哪里容得孩子们“傻白甜”啊!
独孤皇后自身性格的强悍。独孤皇后应该是早期的女权主义者。她在14岁嫁给杨坚的时候就要求杨坚发誓不纳妾。这在那个时代也算是异类了。在杨坚当上皇帝之后,这个要求还一直有效,你说说独孤皇后得多大的能量!她不仅要求自己的丈夫不纳妾,还讨厌儿子纳妾,讨厌大臣纳妾。因为纳妾问题被打压下去包括原太子杨勇以及很多大臣。就连宰相高颎在给皇帝皇后劝架的时候,让皇帝别人妇人一般见识,都被皇后觉得被轻视了,后果很严重了。
帮助杨坚度过难关并参与决策。杨坚本来是周宣帝的老丈人。受到猜忌。周宣帝要杀了皇后(杨坚女儿)。这个问题可大了。皇后被杀,不管什么原因,皇后的母家一定倒霉。独孤皇后(那时候还不是)得到消息火速进宫,磕头请罪,头都磕破了,才保得一家平安。
杨坚上朝,是和皇后同辇的。只不过是皇帝去大殿,皇后在后面的小殿。皇后只是没像武则天一样走到前台。但她会不断地派宦官把朝堂上的情况禀告她。下朝的时候,也是夫妻两个一起回后宫。
在太子的废立过程中,皇后起了决定性作用。废了皇后不中意的大儿子杨勇,而立了深得皇后喜欢的二儿子杨广。
这样的女人还“傻白甜”?傻,也是装傻;白很可能,因为从来不干活吗;甜也是“糖衣炮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唐的历史文献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唐的历史文献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