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张骞历史故事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汉朝张骞历史故事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张骞是西汉还是东汉时期的?
张骞是西汉时期人物。
张骞(约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大汉帝都长安出发,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什么始于中国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
陆上丝绸之路始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在明朝时期成为综合贸易之路。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请问:张骞受西汉皇帝派遣出使西域,他的翻译和路费如何解决?
一、首先回答翻译的问题:
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候,张骞找了一个副手,叫做甘夫。甘夫是一个被抓获后归顺汉朝匈奴人,他既懂西域部分语言,也懂汉语,成为张骞的向导和翻译。
之后张骞在被匈奴软禁了10年里,娶了匈奴女子为妻,期间张骞详细了解西域各种风俗习惯(语音、文字等)和地理形势,并学会了西域的很多语言。
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和基础,而且拥有一支相对强大的出使队伍。
二、路费及生存资金来源:
刚出去时,汉朝***按人头比例带足了路费,中途张骞一行被俘,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张 骞和他的随从们并没有太多生命危险。这倒不是完全基于“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惯例(以张骞此行的目的来说,对于匈奴而言,其实可以按间谍处置了) 。
但对于象匈奴这种游牧体系来讲,他们生产落后、生活方式局限,使得他们无论在单纯的人口潜力,还是人才的培养环境上,都有很大的短板。因此针对更高等级文明区汉朝地区的人口(人才)***的掠夺、吸引,也是匈奴帝国保持、提升竞争力的必然手段。 正是在匈奴对人口, 尤其是人才***的极度渴望下, 象张骞这种因各种原因为匈奴所获得的***精英,一般并不会有生命危险。经费自然不成问题,后来匈奴还“帮助”他们组建家庭,并生儿育女,其实是匈奴人所使用的方法,其实是想优化人种,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方法,其实是十分有效的。
既然是西汉皇帝派遣,那还有什么好问的?皇帝出钱啊......带上黄金白银就是了。翻译也不必多虑。哪个朝代也不会因为没有翻译,各国之间就无法交流的。民间早有往来,翻译人员自然不少。
这个问题非常专业,涉及到汉朝官方出使的日常流程。在汉代,所有正式外派的使节都会有朝廷负责组织大型的出使队伍。上至正副使节,下有仆人、奴隶、士卒等等。一个使团中还会有很多的轻罪囚徒负责沿途的运输充当苦力。在队伍当中也配有向导,翻译等专业技术人才。这样的官方行为一般都是由国家买单,不需要使节操心。在出土的《悬泉汉简》中详细记录了长罗侯常惠(曾为苏武的副手)出使乌孙经停驿站所使用的物品费用清单,仅罗列如下
从中可以看出,使团的饮食都是由县级单位负责,实到实发。鸡羊肉酒,应有尽有。可以看到,当时的国家外交体系已经开始逐渐成熟,使团的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地方接待供应不辍,往来顺畅。像这样的驿站场所在通往西域的道路上有很多,所以,张骞后期出使西域的情况也基本一样。
但需要注意的是,张骞刚出使西域时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第一次行程,条件会比较艰苦。还曾经被匈奴人抓到,情况是很危险的,但最终完成了出使任务。所以说,他的付出已经不是物质可以衡量的了。所以他回到汉朝后,汉武帝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副手堂邑父为“奉使君”,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汉朝张骞出西域,带回来哪些外来物种?
张骞原本是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张骞奉命出使大月氏,途中被匈奴俘虏,后逃脱,历经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重返汉朝。张骞出使西域除完成原来的外交目的外,还大大的增加了中原和西域的交往,其中他也带来不少西域植物。
不过汉朝时进入中国的外来物种不少,有些并非张骞带来,史书上也并没有提到谁带来了什么,所以只能根据其他资料来推测一下,如果有误希望大家指出:
1、苜蓿
根据《西京杂记》记载,“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国”。苜蓿的用途很广,可以作为牧草,人也能食用,而且苜蓿根部共生的根瘤菌可以合成氮,所以种植苜蓿还可以肥田。
2、芝麻
沈存中的《笔谈》记载“汉使张骞,始自大宛得油麻种来,故名胡麻”。而油麻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芝麻,其作用想必大家都知道,主要是用来榨油,芝麻油香味浓重,所以一般也叫香油,是一款重要的调味品。
3、蚕豆
根据《太平御览》记载:“张骞使外国,得胡豆种归”。在汉代,最早胡豆是指豌豆,不过张骞带来的胡豆其实是蚕豆,《本草纲目》记载胡豆“豆荚状如老蚕,故名”,因为两者同名,所以后来豌豆就不叫胡豆了。
4、大蒜和香菜
根据孙俪的《唐韵》记载:“张骞使西域,始得大蒜胡荽”。大蒜大家都熟悉,用途也清楚。而胡荽就是香菜,香菜除了大家熟悉的调味之用外,还是一种中药,可以消食开胃,还能止痛解毒,用途颇多。
5、黄瓜
黄瓜刚进入时叫胡瓜,根据《拾遗录》记载,在隋大业四年时为了避讳,才改名叫黄瓜。黄瓜的用途就不用多说了,直接生食、凉拌或者烧菜都能用,可谓一个好东西。
6、石榴
根据《博物志》记载,张骞在涂林安石国得到了一种榴种,因此被命名为安石榴,就是后来的石榴。
7、核桃
核桃又名又称胡桃、羌桃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核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坚果,因此在中国种植很广,现在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核桃生产大国。
8、红花
红花别名红蓝花,根据《本草纲目》记载,红花原本生于西域,张骞在西域得到红花的***以后带回了中原,“今魏地亦种之”。红花最大的作用是药用,是一种妇科良药。
10、葡萄
葡萄又命蒲桃,古时因为保鲜技术不好,运输条件又差,因此葡萄作用主要是酿酒。根据《汉书》记载,葡萄也是张骞带回引种的。不过也有说法葡萄原本在陇西一带就有,因此还有一定的争议。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芹菜、胡萝卜、无花果等作物也有说法是张骞带来的,不过也有一定的争议,因此不再一一列举。此外还有一些可能不适应中国的环境,引种失败,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我们可以看到,张骞带来的有美食,也有良药,极大的丰富了中国人民的饮食,真的是功德无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张骞历史故事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张骞历史故事简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