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历史明朝姓姚大将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历史明朝姓姚大将军排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明朝忠臣、苏州知府姚善简介,姚善的特点是什么
因守卫苏州者前有季亨、魏观,后有姚善、况钟,中有王观,皆贤能之士,称“姑苏五太守”,祭祀学宫。 姚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结交贤能。只要听说谁人贤能,必躬身亲往拜访。一次,他得知王宾博学能文,就去拜访。但该公是个隐士,不愿接见,给了姚善一个闭门羹。
姚善,明朝建文时期的忠臣,原姓李,字克一,出生于应城南乡姚家嘴(《明史》记载为安陆,后经《三台湖志》考订为姚家嘴)。他性格刚直,仪表出众,善于言谈。洪武初年,通过乡举进入太学。姚善的官职历程丰富,曾任祁门县丞、卢州、重庆同知,最终在洪武三十年(13***年)担任苏州知府。
【籍贯:湖广德安府安陆(今属湖北)人】【人物简介:明代官吏。洪武间举人。历祁门县丞、同知庐州、重庆二府,洪武三十年迁苏州知府,为政持大体,不烦苛细,燕兵南下时,密练民兵为备,建文四年诏兼督苏松常镇嘉五府兵勤王,兵未集,燕王入京,被执死。
苏州知府姚善,才华出众并能礼贤下士,在郡里听说有才能的人,一定亲自去拜访他们。有一个人叫王宾,字仲光,学识广博善于写作,隐居行医。姚善拜访他,王宾不以礼相待(不见他),姚善笑着回去了。
文言文苏州知府姚公善 (1)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2)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翻译》(一)有没有送我邻居朋友钱继忠是吗?(二)人,以恢复在陈情,姚公笑着答应了。
苏州知府姚善为人忠义刚烈,有国士之风,必能独当一面。但他仁慈有余,但对待手下太宽容,像这他样的治郡良才,恐怕不足以平定叛乱。然而国家大势,不在于江南,如果一定要等到北方兵马到了这里才想对策,也已经晚了。
姚姓有哪些分支
历史上著名的姚崇和姚思廉都出自吴兴姚氏。而南安姚氏则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陇西渭水东岸。据史书记载,南安姚氏的祖先自称是舜帝的后裔,姓姚。隋朝初期,部分南安姚氏逐渐融入吴兴姚氏。河南三门峡是吴兴姚氏在中原的重要聚集地之一。姚学谋指出,河南的姚姓多数为陕州姚的后裔。陕州姚源于浙江吴兴的名门望族。
姚姓源流,可归纳为八个主要分支:舜帝姚重华为始祖,以居地“姚墟”为姓氏,史称姚氏正宗。源于“癸”,女+癸=姚。因舜娶一对姐妹,其后一支癸女的后代形成姜姓,另一支形成姚姓。姜姓、姚姓均为帝后裔,皆因母得姓。田姓改姓姚。
姚姓的分支:除了舜帝直接的后代使用姚姓外,东汉末年时,舜的儿子商均的后代为了躲避王莽之乱,南迁并改姓为姚,这也是姚姓的一个重要来源。综上所述,姚姓确实是舜的后代所使用的姓氏之一。
姚氏:姚姓最常见的一个分支。姜氏:相传为姚姓之始祖大禹的后代,因居住在姜水之滨而得姓。姬氏:相传为姚姓之始祖大禹的后代,因居住在姬水之滨而得姓。崔氏:相传为战国时期齐国大夫姚崇的后代,以其封地崔邑为氏。翟氏: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姚同的后代,以其封地翟为氏。
说15个姓姚的历史名人
1、姚范,清代桐城人,是著名的文学家,乾隆年间进士,曾任三礼馆纂修。他学问深厚,精通经史,对后学影响深远。 姚鼐,姚范侄,清代理学家。他与其叔姚范及方苞、刘大槐一同创立了桐城派散文,并为《四库全书》的编纂作出贡献。姚鼐以散文造诣最高。
2、姚范:桐城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乾隆进士,任三礼馆纂修,其学深究遗经,综括精粹。 2 姚鼐:姚范的侄子,与方苞、刘大槐创立了清代散文重要流派——桐城派,曾参加过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其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散文上。 3 姚文田:清学者。
3、. 姚戈仲:西晋永嘉年间羌族首领,迁居关中。其五子姚襄被杀,其弟姚苌攻入长安,建立后秦。1 姚铉:宋庐州合肥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善文辞,藏书丰富。真宗大中祥符四年,纂集唐代文章为《唐文粹》百卷。1 姚孳:宋明州慈溪人,神宗熙宁九年进士。
4、姚平:西汉朝代睦侯侯爵,舜帝奉祀使。官至谏议上大夫,冀州刺史,西汉末年姚平为战乱而保舜帝嫡系血脉永续,举家迁隐江南吴兴郡(浙江吴兴县),是吴兴姚氏定基之祖。姚昙度:南朝齐画家。专工绮罗屏帐。画品有逸格,始于姚。
5、姚察(533—606),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南朝历史学家。历经梁、陈、隋三朝,父姚僧垣精医术,为梁大医正。姚察6岁诵书万余言,12岁能文。侯景之乱时,随父归乡里。年十三为萧纲所器重。萧纲登基,授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
6、姚苌: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羌族。十六国时期后秦***的开国君主,384-393年在位。姚苌是羌族首领姚弋仲的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姚兴:字子略,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羌族,后秦武昭帝姚苌长子。394416年在位。姚兴在前秦时任太子舍人。后秦建国后立为皇太子。
明代神僧军事家姚如何提拔做皇帝?
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浙江余姚人。
当时的王朝是后周,赵是一员大将,很受周世宗的信任,在一次远征时,战胜后喝了很多酒,几个谋士把皇袍披在他身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后周显德六年(959),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
其他姚姓名人有十六国后秦皇帝姚泓,大臣姚晃、姚旻、姚绪、姚弼;南朝齐画家姚昙度;北朝北周医学家姚僧垣,周隋间学者姚最;唐诗人姚系;宋将领姚兕、姚雄、姚麟;明大臣姚文然;元大臣姚天福;清文学家姚椿等。
年,陈霸先由于平定侯景叛乱有功,与另一名大将王僧辩共同执掌了南梁的军事大权。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野心勃勃的陈霸先当然不能容忍王僧辩与自己争夺最高权力,陈王决战在所难免。554年,梁元帝被西魏杀死于江陵。555年,北齐派南梁投降贵族萧渊明来当傀儡皇帝,王僧辩被迫表示支持,陈霸先则坚决反对。
这时,严嵩当政为首辅,和严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谨慎以待;又善于迎合帝意,所以能久安于官位。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得知皇帝对严嵩父子的不法行为已有所闻,于是就命御史邹应龙参劾,终于使严嵩罢官,其子严世蕃谪戍。徐阶则取代严嵩而为首辅。
姓姚的历史名人
1、姚范,清代桐城人,是著名的文学家,乾隆年间进士,曾任三礼馆纂修。他学问深厚,精通经史,对后学影响深远。 姚鼐,姚范侄,清代理学家。他与其叔姚范及方苞、刘大槐一同创立了桐城派散文,并为《四库全书》的编纂作出贡献。姚鼐以散文造诣最高。
2、姚铉:宋庐州合肥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善文辞,藏书丰富。真宗大中祥符四年,纂集唐代文章为《唐文粹》百卷。1 姚孳:宋明州慈溪人,神宗熙宁九年进士。哲宗元佑中补武陵墓令,兴学劝农,有古循吏风。1 姚文林:化学家,192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康乃基工学院。
3、姚范:桐城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乾隆进士,任三礼馆纂修,其学深究遗经,综括精粹。2 姚鼐:姚范的侄子,与方苞、刘大槐创立了清代散文重要流派——桐城派,曾参加过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其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散文上。3 姚文田:清学者。
4、姚平:西汉时期的名臣,官至谏议上大夫、冀州刺史,是睦侯侯爵,深受朝廷信赖。他曾奉命祭祀舜帝,为保护舜帝血脉的延续,在战乱中迁移家族至江南吴兴郡(今浙江吴兴县),成为吴兴姚姓的始祖。
5、姚苌: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羌族。十六国时期后秦***的开国君主,384-393年在位。姚苌是羌族首领姚弋仲的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姚兴:字子略,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羌族,后秦武昭帝姚苌长子。394416年在位。姚兴在前秦时任太子舍人。后秦建国后立为皇太子。
6、姚察(533—606),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南朝历史学家。历经梁、陈、隋三朝,父姚僧垣精医术,为梁大医正。姚察6岁诵书万余言,12岁能文。侯景之乱时,随父归乡里。年十三为萧纲所器重。萧纲登基,授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
历史明朝姓姚大将军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历史明朝姓姚大将军排名、历史明朝姓姚大将军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