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柳永与宋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柳永与宋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柳永可以称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吗?
  2. 蝶恋花北宋柳永?
  3. 北宋柳永擅长什么文体?
  4. 如何客观评价柳永在宋代文坛上的地位?

柳永可以称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吗?

是的,柳永可以被称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婉约派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强调在词中表达情感,注重语言的优美和含蓄。柳永的词作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出爱情、离别、人生沧桑等主题,符合婉约派的特点。因此,他被视为婉约派代表之一是合适的。

柳永与宋朝历史-柳永与宋朝历史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蝶恋花北宋柳永?

柳永《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①

柳永与宋朝历史-柳永与宋朝历史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②

柳永与宋朝历史-柳永与宋朝历史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③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④

对酒当歌,⑤

强乐还无味。⑥

衣带渐宽终不悔,⑦

为伊消得人憔悴。

北宋柳永擅长什么文体?

擅长作词。北宋词人柳永是婉约派代表人物。他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姬生活。创作慢词较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而且语言通俗,音律皆婉,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代表作《雨霖铃》和《八声甘州》等。

宋词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如何客观评价柳永在宋代文坛上的地位?

在《千古词家点将谱》里,我把柳永位列稼轩、后主、东坡、梦窗、易安、白石、永叔、少游之后,排在第九,并作如是评:词情风流,情癫大圣。词因柳七,由短及长,渐入寻常百姓家

当初之所以发狠要学填词,就是因为喜欢上了柳永的长调慢词。谈及柳词的地位,我认为凭借他的“三创”与“三长”,在灿若星河的千古词家中绝有一席之地。

柳词的三创

(1)拓展了词的形式,创作出大量长调慢词,使宋词融入了更多的情节元素。

(2)丰富了词的语言,许多白话俚语直接入词,使宋词由殿阁声乐变成流行歌曲。

(3)改变了情感艳词的创作角度,作者口吻由先前第三人称的思怨之妇,变成第一人称的浪人游子,使男性词人放胆敢于以个人身份填作婉约词。

柳词的三长:

(1)气象博大而幽远,柳词神致空阔,大阖大掩,收放自如。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2)写景真切而具实,摩景状物细致入微,予人身临其境之感。如《戚氏》――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雪梅香》――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安公子》――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

(3)寄情哀婉而飘逸,柳词虽格调不算高雅,但常让人铭感五内心与共鸣,沉沦但不失俊逸,哀婉但不失风流,情怀之悠远殊不易师法。 如,《曲玉管》――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雨淋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一生,颇负才气,没有功名,穷困潦倒,生年颇不受人待见,鲜见文士好评。北宋时代,文人墨客多写洗炼精致的小令,而长调慢词则是勾栏瓦肆歌妓艺女所专用的。柳永对词的创新突破,不仅没有得到士大夫们的认可,相反,却被视为一种另类和异端,更鄙夷的称其词为“腻柳”,将其归为”狎邪流俗”。文章憎命达,用在柳永身上真的十分贴切。到了南宋,长调慢词逐渐兴起,我想,柳永绝对是功不可殁的。

(图片均自网络)

我是抱庸,致力于原创诗词。欢迎关注交流。

谢友邀请。说到柳永也看了几位朋友的答案,各个方面也介绍的差不多了,说的都比较客观。一诺说点什么貌似总能和别人撞衫。

胡扯几句当做笑料,柳永如果说到文坛话有点大了,只能算在词坛权且谋一栖身之处吧,柳永是词坛一个特例,历数两宋词人好像只有柳永是个白身,而其传唱范围又无人可及。

从两方面说一下柳永的位置吧。第一个应该是柳永对词的贡献,从小令到中长调的发展,柳永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在小令称霸词坛的时候,柳永开拓长调并使之传唱,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第二使词遍及民间,如果把苏辛看做词中李杜,无疑柳永当时白乐天。***可解***可唱。

第三柳永词处在两个极端,无论是雅还是俗。

东坡谓其霜风渐紧,残照当楼,不减唐人好处,一诺却觉得太液波翻才是词家当行。绍柳永

说到柳永短处,第一是太俗气,不但大晏看不上,连一诺也觉得太俗气,针线闲拈伴伊坐,俗气,就连拆桐花烂漫,也不似大家手笔。

第二,有些地方太生硬。人谓疏处当疏,密处当密,柳永有许多地方处理的不好,补充一下或许那样更符合古琴的需要,这个一诺不知。按文字来说,却是有些地方欠妥当。

第三自古来对柳永褒贬不一,一诺觉得,衰草连天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最为恰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柳永与宋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柳永与宋朝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