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瑶族明朝历史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瑶族历史有多久了呢?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连南瑶族自治县历史沿革
- 2、过山瑶的历史渊源
- 3、莽山瑶族乡历史沿革
连南瑶族自治县历史沿革
1、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可追溯至秦朝,当时属长沙郡。 汉朝时期,连南隶属于桂阳郡。 三国、晋朝时期,连南并入始兴郡。 南北朝时,连南归阳山郡管辖。 隋朝时期,连南属熙平郡。 唐朝至宋朝,连南隶属连州。 元代,连南改属连州路。 明代,连南沿袭元代行政区划。
2、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如下:秦朝至宋朝: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当时它隶属于长沙郡。汉朝时期归属桂阳郡,三国和晋朝时期并入始兴郡。南北朝时期归属阳山郡,隋朝隶属于熙平郡,唐朝和宋朝时期隶属于连州。元朝至明朝:元代,州制改为路,连南归连州路管辖,明代沿袭此制。
3、连南瑶族自治县,秦朝属长沙郡,汉朝属桂阳郡,三国、晋朝并入属始兴郡,南北朝归阳山郡,隋朝属熙平郡,唐朝、宋朝属连州。元代改州为路,归连州路,明代因之。至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始设理瑶同知,直广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设瑶务处,管辖瑶族聚居区。
4、连南县属于清远市管辖。以下是关于连南县归属的详细信息:行政区划:连南县,全称连南瑶族自治县,是广东省清远市下辖的一个自治县。地理位置:连南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县域面积广阔,达到1306平方公里。历史沿革:1983年地、市合并后,连南县曾由韶关市管辖。
5、描述连南瑶族自治县从古代到现代的社会变迁,包括建置沿革、人民***的建立、土地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展现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支持与关怀。第三章:民族区域自治 详细介绍自治县的建立、自治机关的建设与法制建设,强调民族平等与自治的重要性,以及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与法制宣传。
6、3年1月划归连南瑶族自治县管辖,为自治县的第四区,1955年3月成立寨岗区公所,1987年3月成立寨岗镇。镇***设在寨岗墟,距县城35公里。
过山瑶的历史渊源
1、最早关于瑶族祖先的记载见于《后汉书·南蛮传》,记载了盘瓠的传说。瑶族的迁移历程中,部分人在战乱和生存压力下从武陵、五溪迁移到湘粤桂边境,与山越族融合,至隋唐时期,专用族称“瑶”开始出现。宋代,《宋史·蛮夷传》记载,瑶族主要分布在衡州至常宁县的山谷间,不承担赋役,被称为瑶人。
2、从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起,在乳源也设立瑶首,统领瑶镇和抚瑶总甲,概称瑶官,除瑶首外,还有瑶练和瑶甲。瑶首、瑶练委***充任,而瑶甲则由取得“师爷”身份的瑶族上层地主富农等担任。除连阳、乳源外,翁源县设有瑶目,英德县浛洸及潮冈均设抚瑶署。
3、莽山瑶族乡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耕山类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居无定所,随季节变化而迁移,以寻找肥沃之地。他们在山中挖掘土地,建造简陋的茅屋,主要以豆类、麦类和包谷为食。这种生活方式导致他们每二三年或四五年就会因为土地贫瘠而迁徙,因此被称为“过山瑶”。
莽山瑶族乡历史沿革
莽山瑶族乡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耕山类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居无定所,随季节变化而迁移,以寻找肥沃之地。他们在山中挖掘土地,建造简陋的茅屋,主要以豆类、麦类和包谷为食。这种生活方式导致他们每二三年或四五年就会因为土地贫瘠而迁徙,因此被称为“过山瑶”。
莽山,历史悠久,自明永乐年间(1403--1424)始设瑶总,为瑶族聚居地。正德年间(1506--1521),瑶总下设千长4人。清乾隆十年(1745),知县曾宗发奉令沿袭明制仍在莽山设瑶总。嘉庆年间(1796--1820),莽山有瑶民367户,设瑶总1人,千长4人,瑶官由瑶人担任。
月,乡改称人民公社,合并入林场,归宜章县管理。1961年,场、社再次分离,林场归林业厅直接管辖,而人民公社仍受县管辖。1***2年,林场转由郴州地区管理。1982年,林场改名为湖南省郴州地区莽山林业管理局,人民公社则更名为莽山瑶族人民公社。1984年,人民公社改为了乡人民***。
年属笆篱乡,1950年属笆篱区,1956年设莽山瑶族自治乡,1958年合并莽山林场,1961年设莽山公社,1982年改莽山瑶族公社,1984年改莽山瑶族乡。乡镇企业有硅厂、竹席厂、电站。境内莽山自然保护区被辟为国家森林公园。
在宜章县的莽山瑶族乡,有许多独特的特产,其中莽山银翠茶便是一大亮点。它源于土茶,据《宜章县志》记载,其源自崖子石山茶和思仁坳横水茶,以其清凉特性,被誉为解热毒、治痢疾的良药。
瑶族明朝历史简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瑶族历史有多久了呢?、瑶族明朝历史简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