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宋朝也吃五石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历史宋朝也吃五石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古代历史上的男人会跳舞吗?为什么?

古代历史上的男人会跳舞吗?为什么?

过去的雅乐(也就是朝堂上的音乐)只有男艺人,同时比较弱势的是妓乐。《琵琶行序》: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唐代的善才(乐师、乐伎)专指男性,而琵琶女(乐妓)相对层次较低。 少数民族保留的汉式音乐一般都只有男乐师,日本雅乐承自唐代,舞者、乐师都是男性。韩国雅乐承自宋代,舞者一般是女性,但乐师是绝对多数的男性。 后来音乐衰落,戏剧强势,渐渐音乐和舞蹈就只有下层的乐妓在做,曲式也在不断失传,所以现在形成了音乐和舞蹈由女性主导这一事实。

历史宋朝也吃五石散-宋朝五石散是什么东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问题很有趣的,古代男人会跳舞吗?我们首先先了解一下啥叫舞蹈,舞蹈其实就是一个人用夸张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思想。

古代人的感情,思想的丰富程度绝对不亚于我们现代人,所以古代男人你说不会跳舞,谁相信?有人要问了,小编呀,你说的有根据吗?你还别说,真有的,送你一个成语,手舞足蹈。这个成语就是意思高兴的样子吧,呵呵,是不是就是跳起来的感觉了

历史宋朝也吃五石散-宋朝五石散是什么东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还有鸿门宴有个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舞剑即是武术也是舞蹈。当然非得用现代的节拍来比较,那是没有办法的,古代人有古代的舞蹈,你说非得问古代男人会跳迪斯科吗?那没有办法,回答是不会!

会,而且男艺人擅长舞蹈者有很多。因为古代歌姬和艺人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女子粉墨登场在早期是不被允许的,所以京剧四大名旦都是男子。这也导致古代很多男人都会舞蹈,主要是体现舞蹈中的刚强和力度之美。这里简单介绍一个比较冷门的。

历史宋朝也吃五石散-宋朝五石散是什么东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安禄山擅长跳胡旋舞。胡旋舞是由西域传来的民间舞。此舞的传入,史书中多有记载,主要来自西域游牧民族。胡旋舞节拍鲜明奔腾欢快,多旋转蹬踏,故名胡旋。伴奏音乐以打击乐为主,与它快速的节奏、刚劲的风格相适应的。

《胡旋舞》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西域旋转性的舞种。《胡旋舞》是著名的西北少数民族舞蹈。胡旋女所穿为宽摆长裙,头戴饰品,长袖摆,旋舞起来时,身如飘雪飞如。《旧唐书·安禄山传》云:“(安禄山)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这里一方面是安禄山为了取悦唐玄宗,另一方面是因为安禄山是胡人。严格说应该是昭武九姓之后的粟特人,所以他很擅长这种西域流传来的舞蹈。

由于各种电视剧的影响,古代男人都被后世脸谱化了,要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要么呼朋唤友纨绔子弟,或者阴险狡诈老奸巨滑。但无论哪一种男人,似乎都和跳舞扯不上关系,他们只会欣赏红颜知己或者青楼名伎的歌舞。

其实,这还真是个误区。从宋朝之后,礼教逐渐完善,各种条条框框越来越多,人们的思维被禁锢,歌舞被认为是轻浮享乐,古代男人才不跳舞了,在此之前跳得很欢快奔放,都跳成了风尚。

(古代祭祀舞)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舞蹈不只是一种艺术的种类,更是祭祀的仪式,每逢佳节祭拜祖先和天地神灵,或者求雨谢神等等,必然“舞之蹈之”,用最直接的身体语言,向祖先和神灵奉上虔诚之心,祈祷来年丰收、家宅安宁。

什么场合唱什么歌,跳什么舞,都有严格的规定。

根据《周礼·春官》的记载,祭祀天神时“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大地时“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祭山川时“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祀四望时“奏姑洗、歌南吕,舞《九韶》。”

谁去跳这些舞呢?有身份的男人们。

最初的舞步叫做“禹步”,也叫“巫步”,是一种模仿大禹治水的舞蹈,一开始是大巫或巫女们跳,后来各家家主也参与进去。家主当然是男的,女性除非是巫女,否则没资格跳这种舞,只能在一旁观看。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祭舞跳得好不好,关系到这一家来年的收入和平安,所以非常神圣。

(网络配图)

秦汉时期

到了秦汉时期,祭舞依然存在,但发展出了更多的世俗舞蹈,不是祭祀场合也会大跳特跳,男人们都习以为常,不会觉得跳舞有损个人威望,反而是个加分项。

“鸿门宴”的典故大家都知道,项羽本来打算在宴会上杀了刘邦,事到临头又犹豫了,谋士范增便派项庄舞剑,准备借机刺杀刘邦。

“项庄舞剑”,这就是一种当时很盛行的男子舞蹈,是宴会上的助兴节目,往往酒到酣处,便有人出来表演一番。表演者可不是伎乐之流,而是宴会参与者。

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做“以舞相属”,是汉代的一种社交礼仪,文雅之事。宴会中主人先起身跳舞,舞完再邀请客人舞,客人起舞以报,叫做“相属”。这种舞蹈有着严格的礼仪规矩,姿态仪容都有讲究,违反了就是失礼,要被人耻笑。

(以舞相属)

如果主人相邀,客人不舞,那就等着结仇吧。蔡文姬之父蔡邕和五原太守王智就是因此结仇的,当时王智为被贬的蔡邕饯行,席间王智起舞属蔡邕,蔡邕不以舞回报,王智大怒,当场就发火,蔡邕也拂袖而去,两人遂成仇敌。

四川彭县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就有“以舞相属”的场景,主人戴冠,宽袍广袖,五彩镶边,右手举起,左手作相邀状,客人也长袍广袖,举右手,左手前伸答舞,显然是主人已经舞完,正在交接。

魏晋时期

魏晋延续汉朝种种习俗,“以舞相属”也很盛行。

而在正式的宴会之外,魏晋男人也很喜欢跳舞。那是个疯狂的时期,名士们放荡不羁,谈玄论道,再有五石散的催化作用,兴来时高歌,兴去时嚎哭,一切但凭心意,手舞足蹈只会被认为心性赤诚。

和其他各种奇葩行为艺术比起来,跳舞已经算很正常的了。

(以舞相属画像石)

隋唐时期

中国古代舞蹈在隋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既有南朝的清商乐舞,又有北朝的西凉、龟兹、高丽、天竺、康国、安国、疏勒等东、西方乐舞,款式多种多样。

唐朝时还受了西域各族乐舞的影响,再加上统治者的大力支持,跳舞成了男子们的一项特殊技能。和现在的钢琴、书法或唱歌一样,如果你不会,并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但如果会了,无疑能增加个人魅力。

安禄山之所以那么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胡旋舞跳得好。

总之,宋朝以前,古代男子并不以跳舞为耻,相反,这是一件雅事。后来观念才改变了,变得保守内敛。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宋朝也吃五石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宋朝也吃五石散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