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历代历史请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汉朝历代历史请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已经证明分封制有着严重的弊端,为什么汉朝还要推行郡国制?
这个问题存在很严重的错误。分封制和郡县制只能说是各有优劣。相对而言郡县制只是***封制弊端更小。而这个结论应该是从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总结出来的。
西汉之前,实行分封制的是周朝,实行郡县制的是秦朝。
处于刘邦的地位,他能够看到的是:
周朝实行分封制,以藩凭周,享国超四百年。
秦朝实行郡县制,二世而亡,合计一十四年。
所以从这方面看,分封制是优于郡县制的。
当然,刘邦也会想到,周朝虽然享国久远却已经丧失实权。但是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成员来说,很容易感觉到。欺负中央王朝的家伙主要都是外姓之人。春秋时期,晋国(国姓为姬)称霸之时周王朝还能保持一定的地位。等到晋国衰落,周王朝的威势也随之下跌。战国时候,姬家唯余弱小的燕国(我想如果没有乐毅和屈原的历史行动,燕国真的算不上七雄之一。),于是周王朝彻底靠边站。
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才有了“白马之誓”:非刘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并将重要的地区置于中央朝廷实行郡县制,周边地区尤其是与异族接壤地区分封他人。
郡县制也是有很大优势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朝廷的统治力量。使得中央朝廷可以直辖更大的地盘。但是最大的问题也存在,各个地方势力较弱。任何人只要控制中央朝廷,就能控制整个朝政。很容易出现权臣掌控朝政,废立皆出他口。就像秦朝天子便被权阉赵高摆弄。
刘邦在保证中央朝廷绝对优势力量的基础上,***取分封制。这些藩国对方抵抗异族,对内威慑朝臣。达成了地方与中央臣属力量的平衡。对于初立的朝廷是很好的稳定方式。
所以,刘邦实施分封郡县并行,绝非历史的倒退。而是对于历史的总结,对于当时形势的准确判断。
跳出刘邦的思维。我们站在历史结果的角度看,分封制在国朝初年各封国与中央朝廷血缘紧密,对于国家整体的稳定是有好处的。等到中期,封国与中央之间矛盾加深,削藩便成为主调。之后的历史再次说明了其正确性。从东汉到曹魏都深受权臣之苦,常常是朝政难以自专,而没有一位强大的自家人帮助。所以西晋吸取教训,***取分封制,保证了前期的稳定,在贾南风乱政时,出现藩王清君侧的行动。东晋未行分封,结果是一朝皇权大大受限。所以说分封还是郡县各有优缺,没有什么更先进,只有哪个更合适。
我记得有一位我经常看其文章的大佬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中写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每当历史的步子迈的太超前的时候,就要往回拨一下。这是历史惯性
实际上就是当时一些有卓有远见的人也知道分封制的弊端,成皋之战时有人劝刘邦分封诸侯,张良陈平等人坚决反对,可见大部分卓越人士都已经认知到分封中将走向历史,但是汉朝为什么还要分封呢?这里有主观与客观的原因
客观上讲首先就是上面说的,历史的步子迈的太超前时,就要往回拨一下,一边历史的车轮顺畅的通过
秦国统一六国,建立了一个完全郡县制的大一统国家,但是仅仅维持十几年,但秦朝之前夏商周都是分封,历时千年之久,虽然战国已经普遍郡县制,但是真个国家依然是诸侯分治状态,分封制的印象已经在大多数心中成为理所当然的样子。
尤其是六国旧贵,更是为此而起,陈胜吴广死后逐渐变为项粱项羽主导抗秦,农民起义也转为六国旧贵复辟,所以才有了项羽主导分封各路诸侯的情况。有了韩信打下齐国之后要求刘邦封他为“代齐王”,彭越平定梁地后,刘邦不给封王就不发兵围攻项羽等。
所以汉朝实行分封制其实也是一部分程度上顺应这股趋势。
另一方面就是汉初分封的八个诸侯,除了韩信与卢绾,一个是因为功绩太高不得不封,一个是高功绩加亲密战友,其他六位如英布、韩王信、吴芮等都是项羽时期分封的诸侯,刘邦将其争取过来成为自己的盟友,刚刚平定天下,如果刘邦立刻撤了他们的封国,恐怕会立马又天下大乱,为了安慰着想,刘邦也不得不分封这些诸侯王。
主观上讲,秦朝实行全面郡县制,也不过仅仅十几年就灭亡,刘邦君臣不能不对全面推行郡县制产生怀疑,而秦亡使孤立无援的情况,也给刘邦君臣提供了经验。
刘邦分封了八位异姓王,但大量分封同姓王,最后更是定下“非刘氏而王,天下共逐之”的誓言。
所以谈到汉朝时,都讲“汉承秦制”,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但是在分封上并没有完全***取完全郡县制,而是郡国并行。
的确,在秦朝之前,历史就已经证明了周朝的分封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其弊端被李斯总结为:“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也就是说分封制刚刚施行的时候,各路诸侯王确实能够起到拱卫王室的作用,防止异族势力对周王室带来严重的威胁。但是在分封制之下,各个诸侯王由身传子、由子传孙,彼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当他们之间存在利益纷争的时候,就会举兵相向了,就连天下共主——天子也无法阻止。
但是即便是存在这种弊端,周朝依然维持了八百年时间,也就是说,八百年间,没有人想出一个可以取代分封制的更合理的制度。
在周朝末期,燕国、赵国等等都开始设置郡县,而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就彻底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全面推行郡县制,但是秦朝只维持了十几年。
所以,项羽灭秦之后,没有***取郡县制,而是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先后分封了八位异姓诸侯王,然后逐渐翦除他们的势力,将天下诸侯国几乎全都收入刘氏囊中。
而项羽和刘邦之所以继续***用分封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一个已经存在了长达八百年的制度,让天下人都觉得分封制就是“天理”啊,秦朝的灭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违背了“天理”。
从另一方面来说,项羽和刘邦都建立了一个新的***,他们是从战争中夺取的天下,手下有大量文臣武将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有的人还不是一般的“属下”而是“政治联盟”(比如刘邦和彭越、英布等人的关系)。项羽和刘邦如果不能妥善地处理与这些人的关系,必将再次造成天下大乱。
封建社会是家天下的社会,对于皇亲宗族,家事也是国事,历代王朝开国登基,总是想方设法以求基业永固,万世长存。也就不得不考虑封建传承问题,以为慎终追远。不过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秦始皇统一天下,借鉴春秋战国时期的宗室分封制弊端,建立郡县制,意在加强君主中央集权制,可到秦二世,胡亥猜忌亲属篡位夺权,不仅无故诛杀了兄弟姐妹,其暴政还引发全国起义叛乱,此时又显宗室环保护卫无力。大汉建立后,就吸取前代教训,大肆分封诸王,结果造成宗室七王之乱,曹丕篡汉建魏,又是郡县制悲剧重演,到司马炎建晋,又开始大封诸王,结果又发生了八王之乱,进而引发五胡乱华,中原沦陷。如此循环往复,隋是中央集权,唐乃藩镇割据。最后又在内乱外患下爆发五代十国。赵匡胤陈桥兵变,皇袍加身后,总结历代统治经验,***取分官分职,结果又是冗官冗费,造成社会积贫积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历代历史请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历代历史请求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